“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卫生服务……”近日,在劲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传文化室“10分钟微党课”时间,松之韵合唱团成员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10分钟微党课”“庭院党校”、党建微帮站、“解忧杂货铺”……劲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多方资源,凝聚一份又一份“微力量”,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
宣讲微平台传递“好声音”
小院搭建长征主题文化园,以“情景剧+合唱+诵读”方式,带人们开启沉浸式微游览之旅,重温二万五千里长征伟大壮举……
一方小小的庭院,成为一处理论宣讲平台。在劲松公寓挂牌成立的“庭院党校”,组建有“红色故事宣讲”“烈士家书诵读”“革命歌曲传唱”“革命精神宣讲”“老班长宣讲”“红领巾小喇叭”6支小分队,他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着理论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更接地气。
“这里发挥了老党员、老革命、老同志的优势,他们带头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让党的好传统和好作风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在家门口的庭院党校,省级老领导张铭参加过听党史课、看党史图片展、唱革命歌曲等活动,他称赞道:“理论宣讲接地气,学习方式有新意。”
庭院式微宣讲,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宣讲内容立足实际,宣讲语言平实,说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的事,简单明了,较好地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更易被群众接受。自“庭院党校”挂牌以来,已开展各类活动20余次。
进院落、进单位、进学校,劲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断创新宣讲方式,推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走到群众身边,把党中央的声音和群众的关切结合起来,多讲平常话,群众才能充分汲取来自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养分,才能春风化雨,滋润心田。”劲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张丽凤说。
劲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秉持“小社区大家庭”理念,定期组织举办“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分享会、“书香家庭”故事分享会等,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感受书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平凡的生活中传递正能量。
社区“微服务”多元解民忧
灯泡不亮了、下水道堵了、水龙头坏了、孩子学习不专注了……这些“芝麻绿豆”的小事,通过劲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的党建微帮站、“解忧杂货铺”、邻里故事汇等品牌服务项目,可以得到一对一的帮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退休前的贺文全是单位后勤部门的一名维修工,他退休后加入到社区党建微帮站,经常帮助辖区独居老人换灯泡、修家电,从来不收一分钱。“独居老人做起来很费劲的事,对我而言只是举手之劳,能帮助他们做点事,我挺高兴。”他说。
发挥微能量,传递正能量。劲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的党建微帮站以“邻里微帮+企业微帮+互助微帮”方式,常态化组织开展助学、助医、助困、助行等12种形式的微帮互助活动,着眼于解决居民的小事情、小问题、小矛盾、小诉求、小困难等“五小”难题。时光造型理发店坚持多年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理发。去年5月,辖区一户居民家半夜发生火灾,热心志愿者赵鹏飞多次冲进火场救人,后被评为太原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解忧杂货铺”是劲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重点培育的一个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将紫罗蓝心理学苑、社区法律顾问、山医大一院和山医大二院的医生、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药房等资源吸纳到一起,开展健康讲座、义诊服务、心理咨询、法律答疑,为辖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劲松社区的“三单服务”即“居民下单—网格员派单—党员、志愿者、商家店铺接单”模式,致力于以居民为中心,把志愿服务、文明实践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用好微平台,做强微服务,凝聚微力量,我们将继续努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成文明、和谐、温馨的‘百姓之家’,不断引领文明新风尚在社区实起来、强起来。”张丽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