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文明太原 >> 我们的节日

月饼模子

月饼模子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李海清 2021年09月18日 08:51

  月饼是中秋节的当然主角。小时候,月饼有两个来源:其一是供销社供应,有两个品种,即“细月饼”和“粗月饼”。细月饼白白的,花纹复杂,中心的梅花图案上有浅浅的小红印。“粗月饼”人们叫“郭杜林”,黄黄的,图案是水波纹,人们也叫“鞋底纹”,朴素大方。月饼是按户供应,没几块。另一个来源是主要的,就是按传统自己制作。几家关系近乎的邻居,聚到某个“耐踩踏”的人家,生起通红的炭火,烧上砂质的“炉锅”,支起大面案。大家互相帮忙,有的和面,有的做馅,有的拿模具扣月饼坯,有的上炉锅烘烤,人们忙碌着,说笑着。月饼香味中,弥漫着团结祥和的节日气氛。

  那段日子,最闲不住的就是做月饼坯的模具了,我们叫作“月饼模子”。这也有两类,一类是做圆月饼用的,有好几种花纹。另一类是给孩子们做既能吃,又能赏玩的“耍货儿”用的。有寿星、花篮、鱼、兔、猫、狗等造型,图案都很复杂。是用细密结实的硬杂木刻制的,如枣木、杏木、核桃木等。这模子全村只有少数过日子仔细的人家才有,被油浸润得油光瓦亮。因为每做一个月饼坯,就要在面案上扣几下,叩击部位的边缘上已扁了下去,也不知使用了多少年,都是从老奶奶手中传下来的。每到中秋节前,这模子就紧张得不得了,东家借去又转到西家,村北的人刚拿走,村南的又找来了,要想品种齐全简直不可能。有时材料都准备好了,还在全村乱跑着找模子。所以,人们大都是随便做一两个品种,或者做一个圆面坯,用镊子或顶针圈弄出花纹来就算月饼,再给孩子们烤点“耍货儿”就算了。那时不知什么原因,集市上没有卖月饼模子的。

  记得我十七八岁时,中秋节前也跟着母亲去邻居家做月饼,看到这个“模子问题”,就心想,既然这么紧张,何不自己做几个,用着不就方便了吗?那时年轻气盛,觉得什么都简单,曾自己做过二胡,用柳条编笊篱、笸篮、鸽笼什么的。至于做逮老鼠的夹子、诱捕黄鼠狼的匣子,更是小菜一碟。说干就干,生产队饲养院里就堆着一大堆准备当柴烧的老枣树。找了一块,锯成大小合适的小块,用斧子砍成厚薄差不多的木板,再把板面上用砂石磨平,模子毛坯就做好了。待往上刻图案时,才发现很有些难度。那“耍货儿”边缘曲曲弯弯,眼睛鼻子什么的很传神,想想怕做不像,就知难而退,干脆就做圆月饼模子吧。先用圆规在板面上画了个月饼大小的圆形,然后用烧红的铁棍烙那个圆,再用刀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挖出个月饼样子的圆洞。等到用砂布把洞底磨平,手上早打起了几个水泡,“创作”热情也消退下去了,但又舍不得半途而废,看着手头样品上那些复杂的图案,还真发了愁。这时突然想起“郭杜林”来,对,那不就是几条鞋底纹吗?既简单,又美观大方,于是就用毛笔在木洞底描了几道如弯眉般的水波纹,又在煤火上烧上铁筷子。

  月饼模子做好了,赶紧和了块胶泥,扣出个泥“月饼”来一看,别说,还真像那么回事。就在那年的中秋节前做月饼的季节,我制作的那件“郭杜林”月饼模子,也在村里流通了起来。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