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
以主题出版精品深刻回答时代之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深入阐释。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
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总策划李永强表示,丛书凝聚中国人民大学一批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团队,将中国人民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最新成果与国家现代化进程有机结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进行系统化谋划,推进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精心谋划定选题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体现了选题策划的前瞻性,这是人大出版社提前精心谋划的结果。
“一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和人大出版社高度重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工作。”李永强表示,这套丛书的策划缘起,要追溯到202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会后,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时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优势,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观点、重要论断、重要思想的系统研究阐释。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人大出版社同学校科研处、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等几家单位一起策划并实施了本套图书的编写出版工作。
作者权威是主题图书出版质量的重要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总主编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伟,丛书分卷册主要作者均为中国人民大学各院系所学科带头人。
自2020年底开始策划,到2022年10月首批丛书出版,将近两年的时间里,经历数次筹备会、编写会、专家研讨会、编辑审稿会……“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丛书终见规模。
注重体系呈现与学理阐释
在图书选题策划阶段,充分的市场调研非常重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策划之初,人大出版社对市场上的图书进行了相关调研和竞品论证,发现有一些现代化主题的单品图书出版,但未发现有同类主题的丛书出版。在李永强看来,人大出版社的这套丛书具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体系化呈现,二是学理化阐释。
丛书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聚焦政治、经济、社会、民生、法治、农业、生态、国家安全等重点领域的重大关键主题,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关键词,梳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理论逻辑、实践问题、未来方向之间的关系,多角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从哪来、怎么走、向何处去的问题。丛书整体框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凸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体系化、规模化优势。
组织编写出版“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旨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重要讲话精神,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主要出发点,着力探索构建以自主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丛书通过客观深入的分析解剖,为构建完善中国式现代化体系,推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撑,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深度学理性。
充分体现策划力和编辑力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原定的出版计划是24种图书,首批已经出版了12种,还有12种正在出版流程中,预计于2023年3月推出。
从策划、编写到出版,人大出版社全程见证了这套书的“破茧化蝶”。丛书涵盖领域众多、体量庞大,出版工作面临的挑战很多、难度很大,但人大出版社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并将出版者的策划力和编辑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人大出版社在前期策划过程中,结合图书市场情况和读者需求,从出版者的角度向学校提出了有关出版结构、规模体量、体例安排等的策划建议方案,为丛书的逻辑体系设置和内容安排提供科学规划思路。
在作者提交成稿之后,人大出版社组织编辑从学术质量、政治导向上对丛书进行严格审读把关,给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修改意见,协同作者完善书稿,在提升丛书整体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是非常必要的,多数书稿在经过编辑和作者反复打磨之后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可以说,对这套丛书而言,编辑的审读工作在丛书整体质量提升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李永强说。
主题出版一般都对图书选题的时效性有非常高的要求,从交稿到出书时间紧、任务重,这套书也不例外。对此,人大出版社把这套丛书的出版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社领导高度重视、全力部署和推进丛书的出版工作,将这套丛书交给编辑业务水平高、主要负责承接重大图书项目的综合编辑室。全室人员从上到下拧成一股绳,制订科学出书计划、细化编校流程、严格三审管理、加班加点编校书稿,为丛书如期保质出版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