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版权太原 >> 印刷发行

为推出更多文学精品 出版界纷纷促联动抓原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22年08月16日 10:16

  

  为了做好文学的“专业事”,做大文学的“社会盘”,日前,中国作家协会正式启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总体目标是创新理念、搭建平台、凝聚力量,依托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和重点文学期刊,在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以及对外译介等各个方面形成联动机制,助推文学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联席会议座谈会上,多家出版社负责人建言献策,旨在为文学精品的生产赋能,培育文学精品生产优质土壤,推动文学精品的传播和转化,有力彰显新时代文学的价值。

  

  各方努力推动形成高品质作品群

  

  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仪式上,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强调,作品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作家艺术家的事情,也需要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和文艺生产各环节共同努力。“怎样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逐步调整和发展出一套更合理更有效的机制,使得文艺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坚持质量导向,把出精品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这是值得思考的。”

  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联席会议座谈会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指出,攀登计划是积极应对新媒体环境挑战、探索文学创作出版传播新途径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作协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聚合全国重点文学期刊和出版社的力量,加强宣传推广、推动多形态转化,使文学焕发蓬勃活力。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表示,攀登计划将对以长篇小说为主的优质选题展开全方位支持,以多种措施、多种方式切实提高作品质量,促进形成高品质作品群,加强作品的传播和转化,探索文学作品的多媒体、融媒体推介机制,聚合多方力量,最终形成面向新时代文化生态的有巨大影响力的文学平台,不断提升攀登计划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探索新时代原创文学出版模式

  

  文艺因时而兴,乘势而变,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仪式上发言时,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说:“期待在计划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机会学习各兄弟出版机构的成功经验,一起探索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原创文学出版、推广模式,助力文艺工作者攀登艺术高峰,将作家托付的心血之作打造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出版精品。”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李伟长则期待,多出现“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这样的顶层设计,把作品创作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累积项目、积蓄力量。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董事长皮钧认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展现出理想信念更为坚定、知识素养不断提升、心理状态豁达自信等特点和风貌,希望通过更多优秀文学图书的出版,引导更多青年文学爱好者、青年读者,用文学力量撑起新时代的理想主义。

  “我们一直怀着一个美好的理想,那就是,能够通过出版一部部根植于当前现实的原创精品,记录当代中国正发生的深刻变革,记录当下中国人民最为热诚、最为深切、最为努力的追求和奋斗。”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陈新文的这番话引起了与会出版社负责人的共鸣。

  

   

  

  充分发挥出版社能动性联动性

  

  广大出版工作者要在文学生产的各个环节始终坚持质量导向,将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努力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统一的精品力作。

  出版社要充分发挥出版行业的专业性、能动性和联动能力,抓准长篇小说的选题策划。“我们要加强对长篇小说的持续投入与关注,尤其是要加强对长篇小说创作规律的研究。”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建议,加强对年轻作者队伍的培养,为长篇小说创作储备未来足够可用的人才。

  春风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单瑛琪说,该社正在编辑出版作家王鸿达的长篇小说《父亲的入党申请》,也正以《锦绣》为契机,持续打造当代工业题材文学精品力作,努力成为工业文学出版重镇。“我们将继续加强规划联动和人力投入,精心组织策划,推出响亮的作品,力争成为原创文学创作生产的重要力量。”

  山东文艺出版社也把长篇小说的选题策划作为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来抓,正在推进的长篇小说有军旅作家苗长水创作的《老渤海》和彭晓玲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谭嗣同》。

  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薛印胜提到,书刊联动能更好地培育文学资源。百花文艺出版社旗下拥有《小说月报》《散文》《科幻立方》等8种文学期刊以及新媒体矩阵,一方面持续为广大读者提供新鲜的文学营养,另一方面及时捕捉作家创作动态和读者阅读需求,出版了“百花中篇小说丛书”“名家散文书系”“科幻立方·文库本”等一大批原创精品力作,同时该社借助举办百花文学奖颁奖会、百花文艺周系列品牌活动,推动文学作品抵达更多读者。

  近年来,当代文学作品在漓江出版社的出版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漓江出版社总编辑张谦表示,该社将依托阳朔漓江书院推出的“漓江文学节”“漓江文学奖”,推出更多当代原创文学好书。

  

  

 

  

  培养文坛新人和优秀编辑

  

  优秀的作者是做好文学精品的关键。出版社编辑既要关注当下,又要有长远眼光。

  培养文学新人、壮大有生力量是出版单位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很多出版社的编辑将精力投入到文学“活力”与“新生性”的发现与推广中,及时挖掘具备新思维、新气象的新人新作。薛印胜说,今年,该社将启动百花文学新星培养工程(满天星计划),助力文坛后起之秀作品的出版。

  谈及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正在进行的一些创新尝试和实践,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介绍说,该社将出版工作延伸到上游,把创作和阅读都作为出版工作的关注对象。如参评凤凰文学奖的均为未出版作品,通过几轮评选,将评论家、专业读者及文学编辑的意见汇总后反馈给作家,作家根据意见再去精心打磨、修改作品,最后出版的作品距离读者和市场更近了一步。

  编辑与作者、评论家的联动则能更好地打磨作品。在山东文艺出版社社长李运才看来,文学精品必定是编辑与作者、评论家精心打磨的结果。李运才举例,中篇小说《血梅花》是编辑和作者共同探讨、修改为长篇小说出版后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中国北斗》是评论家对50万字的初稿提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最后精炼到28万字,经过编辑打磨后推出,最后获评2021年度“中国好书”。

  韩敬群也认为,出版社要着力打造一支水平高、眼光好的文学策划编辑队伍,能够以敬业的态度、广阔的视野、渊博的知识、敏锐的艺术判断力,不断为精品铺路、为作家“助攻”。编辑在文学生产的一线,往往是作家书稿的第一个或最早的读者之一。由于编辑对书稿的阅读属于细读的范畴,因此一个好的文学编辑也是一位好的批评家。“从我的切身经历看,编辑对一部好的长篇小说的产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徐则臣的《北上》,是我们一起策划的选题,讨论的创作主题。我们甚至和徐则臣一起阅读龚自珍《己亥杂诗》,一起到做田野调查。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得到了提升。”

(责编:王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