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热评

文明微评|多方发力戳穿“征信修复”骗局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廖卫芳 2022年04月08日 09:08

  4月6日消息,为整治“征信修复”乱象,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已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山西省“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市民如有发现,可提供涉及“征信修复”违法犯罪的线索和证据。(《太原晚报》4月7日)

  众所周知,个人征信报告是记录个人信用信息的一种报告形式,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贷信息、非银行信息,广泛应用于商业银行贷款、申请信用卡、升学就业、高消费等多个领域。这些信息将影响到个人在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比如办理个人房贷时,银行都需要看征信报告,如果信用状况好的可能得到优惠,而有过逾期记录的可能就要提价,甚至是无法获得贷款。可以说,个人征信报告是一张个人的“经济身份证”。

  正因为个人征信的重要性,让一些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在大数据时代,部分机构或个人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利用银行与征信报告主体的信息差,混淆征信异议、信用修复概念,以“征信洗白”“征信修复”为噱头,形成一条集征信修复培训、加盟代理、个人信息售卖于一体的灰色产业链。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应当采取合理措施,保障其提供信息的准确性,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无权随意更改、删除信用报告中正确展示的信用信息。可见,网络上关于个人征信可以进行修复的说法属于虚假宣传,实质是故意混淆了其与征信异议的区别。

  “征信修复”骗局严重损害了社会诚信体系,要扭转这一乱象,还需“多方发力”。首先,银行作为个人征信报告的主体单位,应积极承担起公民个人信息防范的主体责任,不妨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大力宣传的方式,让广大公民知晓“征信修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并非“想修复就能修复”。其次,相关法律部门应对“征信修复”骗局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甚至追究“刑责”等处罚机制,对其进行严厉打击。最后,公民一旦涉及个人征信问题,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征信修复机构,如果对信用记录有异议,可以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提出。而一旦遭遇“征信修复”骗局,公民应积极大胆地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的权益不受侵害。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公民要养成合理借贷、量入为出的良好习惯,不要过度借贷、盲目借贷,要珍惜和维护个人信用记录,守护好个人征信这张“第二张身份证”。

(责编:张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