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健康频道

挤眉弄眼、骂骂咧咧?别再说他“熊孩子”了!

警惕“抽动秽语综合征”!

来源:太原市中心医院宣传中心 2022年03月24日 08:51

  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好像天生好动,不是眨眨眼睛就是动动胳膊,总是没有闲着的时候,甚至还会说粗话,被大人们灌以“坏小孩”的称呼。

  其实,他们的内心并不想这样做,因为他们患上了“抽动秽语综合征”。

  17岁的小旭是班里的大高个,但也是有名的“问题学生”,不是因为学习不好,而是小旭总是眨眼睛、扭脖子、偶尔还会不间断的清嗓子,就好像感觉嗓子里有什么东西似的。

  孩子妈妈一开始没当回事,想着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没想到在近期,小旭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出现抽搐、挤鼻、甚至秽语等情况。正是因为小旭的怪异行为,老师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就把他的座位安排在了班里最偏的角落,这对于高二即将面临高考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

  小旭妈妈带他到各个医院都检查过了,孩子也吃了不少药,都没有明显的改善,经介绍来到太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刚入院时,患者情绪低落、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经过详细问诊、查体及专家会诊,最终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征”。

  抽动秽语综合征病因

  遗传因素

  由于先天体质缺陷和器官异常、染色体异常会导致其脑功能受到影响,严重者会造成先天性体质缺陷,从而形成儿童抽动症。

  心理因素

  孩子心理问题也有可能引发抽动症,如果孩子在精神上受到刺激,例如学习要求过高、家庭气氛不和谐、感情上被忽视等都有可能致使抽动症的产生。

  环境因素

  孩子如果在平时生活中一直被人欺负、打骂或者遭遇父母离异的情况,都有可能会导致抽动症的产生。

  躯体因素

  开始往往由于局部激惹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或倒睫刺激引起眨眼,或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清嗓。

  “抽动秽语综合征”有什么具体表现,又该怎么治疗呢?

  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在2-15岁间起病,临床特征有:

  ①由表情肌、颈肌或上肢肌肉迅速、反复、不规则抽动起病,表现为挤眼、噘嘴、皱眉、摇头、仰颈、提肩等;

  ②随症状加重后,出现肢体及躯干的暴发性不自主运动,如躯干扭转、投掷运动、踢腿等;

  ③部分患儿因口喉部肌肉抽动而发出重复性暴发性无意义的单调怪声似犬吠声、喉鸣声、咳嗽声等;

  ④也有患儿出现轻至中度行为异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焦躁不安、强迫行为或破坏行为。

  治疗

  基于临床共识,无论抽动症状的严重程度,均建议将心理教育作为首选干预手段,其中相反习惯训练(HRT)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

  行为疗法效果不佳时,需要及时联合药物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需求、共病和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做出决定。

  发现这类情况,应当重视起来,不能总认为孩子还小,“调皮捣蛋”可以理解,应该意识到这有可能也是一种疾病。及时得到规范化的诊治、早日回归校园生活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扫码加“医患交流群”,方便您健康咨询、预约就诊!

  科室简介

  太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汾东一病区,床位50张。设有卒中门诊、眩晕门诊、睡眠门诊、记忆门诊、运动障碍特色专科门诊。医、教、研相结合,目前已发展成基础扎实、梯队健全、亚专科设置合理的神经疾病诊疗病区。

  学科特色:

  1、神经系统疑难疾病诊疗平台

  联合国家级、省级专家建立“神经系统疑难疾病诊疗平台”,打造家门口的名医聚集地,患者不出太原,享受全国的医疗技术服务。

  2、脑卒中多维诊治模式

  联合神经外科、神经康复、心理诊疗团队,建立“卒中一、二级预防--急性期治疗--卒中康复--卒中后心理干预”的多维度诊疗模式,协助患者克服疾病带来的躯体和心理问题,回归社会。

  3、睡眠与认知障碍MDT诊疗中心

  MDT多学科联合对睡眠、认知障碍等脑科学热点领域开展研究和诊疗,是我市目前唯一实现双脑科(神经-精神MDT)查房的特色病区。

  4、神经重症和神经感染免疫诊疗中心

  精湛的医学专家及扎实细致的医护队伍,规范化的重症诊疗管理,为神重患者提供高效、精准的治疗,提高预后。

(责编:范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