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提出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阅读。自2006年农家书屋被写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成为国家文化重点工程,乡村文化建设工作就成为了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但从实践看,任何一座线下农家书屋的成本支出都不会是一笔小数目,并非每一个村庄都有条件建起来。即使能建起来,由于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多数是在农忙、上班、上学时段,其服务很难辐射全村,只便于少数空闲又乐于读书的老人,而且一些地方在给农家书屋配书时,缺乏“用户意识”,不够接地气,只满足于好看,忽视了好用。
如何突破这一现实困境?2022年4月,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为此指明了方向——从创意设计、演出产业、音乐产业、美术产业、手工艺、数字文化、其他文化产业和文旅融合8个重点领域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这就要求通过数字赋能,将“村村有书屋”变为“人人有书屋”,让线上农家书屋提升服务能力,线下农家书屋培育农村阅读风气。从田间到“云端”,不仅可以阅读,还可以观看非遗表演、听乡村音乐、看乡村美术展等,既满足科技发展时代村民对文化的多层次需求,也为数字化农村发展添砖加瓦,从而打通乡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
首先,要在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上加快补短板。根据《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到2022年年底,5G网络实现重点乡镇和部分重点行政村覆盖,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今年要借助扩大投资这一重头戏,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
其次,要共商共享共管共建,吸收社会力量,把数字赋能乡村阅读整合成“一件事”。比如,由浙江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多家企事业单位推出的“e家书房”数字阅读平台,服务由市图书馆牵头,集结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市少儿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非遗保护中心等文化场馆力量,一站式满足农民的多元文化需求,使其真正成为农民汲取文化养分的“知识大本营”和掌握先进技能、提升乡村振兴信心的精神“加油站”。
再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阅读活动,把乡村阅读与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文旅结合起来,用阅读促进各项文化活动,用文化活动倒逼深度阅读。让图书馆或农家书屋从乡村振兴的文化“加油站”转向乡村振兴的“公路综合服务区”。比如,举办“村BA”、“村晚”、农民故事微视频大赛等,村民可以通过阅读来丰富球赛和文艺知识,提升传播能力,通过参加“村BA”、“村晚”、农民故事微视频大赛,可以知道哪些知识不足,还需要进一步阅读。
最后,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要鼓励“双招双引”和“乡贤带富”,让人才提升村民的数字素养,指导阅读、促进阅读。要鼓励“小镇做题家”成为“小镇创业家”,让小镇青年通过文创来丰富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美丽乡村,从而形成更好的乡村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