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文明太原 >> 全面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万马奔腾聚并州 太原市人才工作综述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记者 赵继钊 殷雪鸢 通讯员 杨磊 2022年01月12日 07:59
内容提要:如今的太原,正在开展“北引擎”牵引、“南引擎”示范、高端人才引进、本土人才提升、省校合作深化、人才生态优化“六大行动”,推进发展共谋、政策共享、资金共投、平台共建、资源共用、人...

  百里汾河纵贯南北,巍巍双塔直插云霄。

  放眼并州大地,从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北引擎”到综改示范区“南引擎”,从人力资源产业园到众创空间,从同创谷到智创城……今日的太原,处处洋溢着创新的激情,澎湃着创造的活力,活跃着创业的身影,铺展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近年来,太原市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兴市战略,优化创新生态,强化服务保障,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建设人才培育孵化器,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引擎。

  绘蓝图、谋大局,人才高地蓄势待起

  “要全面梳理人才政策,完善引育管用机制,用好专项资金,针对性引进更多紧缺高端人才,为打造人才高地作贡献。”上任伊始,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韦韬就亲临市委组织部,对打造人才高地提出了破题之策。

  从放宽户籍准入到发放人才补贴,从设立市直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到全面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近年来,太原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发挥重大人才工程、重点实验室牵引作用,推动人才培养、引进等6方面43个配套政策纵深实施。从夯基垒台、多点突破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初步建成,奏响了人才发展与城市建设同频共振的铿锵乐章。

  ——人才队伍迅速壮大。“七普”数据显示,太原人口530.4万人,10年净增110万;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0861人,是全省平均数(17358人)的1.78倍。全市人才总量从2016年的69.5万增长到90万,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2.3万人、高技能人才24.24万人。

  ——人才效能持续增强。手撕钢、笔尖钢等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突破,“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全球首发,精英数智、智杰软件人工智能项目在深圳湾国际创投邀请赛总决赛分别荣膺冠亚军……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逐年提升,人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全市中心工作卓有成效。

  ——创新平台多点布局。布局中科院山西先进计算中心、山西智创城、太原同创谷等创新载体,共建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占全省88%),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由2017年的321家增加到4978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由626家增加到2200家以上。

  ……

  省校合作全部对接到项目上、逐步转化为生产力,呈燎原之势;人才公寓从无到有、从普惠到高端,呈集聚之势;农村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名研究生”,人才引育数量、质量呈增长之势;清华附中、华中师大附小附中等相继在综改区、万柏林区落地,优质生源地多点布局、多点开花,呈井喷之势。科技、教育、卫生、技能等领域人才工作都取得长足进步,尊才爱才的氛围日益浓厚,人才事业呈现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并州大地正在成为广大英才的筑梦之地、圆梦之都。

  破藩篱、强链条,创新发展势如破竹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聚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太原深化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采取“揭榜挂帅”方式,破解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揭榜挂帅”实施“两减一加三同”立项攻关机制,以结果导向管理为主,原则上不组织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给予企业最大自主权。

  目前,清华大学等13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参与8个项目技术攻关。太原锅炉集团与清华大学岳光溪院士合作研制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拥有专利30多项、专有技术100多项,实现了节能环保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稳定运行。清华大学的核心技术,使该集团一跃走进了节能环保的“大时代”,成为引领国内火电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的先行军。

  围绕产业链布局政策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太原探索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以高校院所、企业为主体,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重大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走出深墙大院,围绕企业需求开展研发,强化产业技术供给。连续三年每年安排35亿元专项资金,2021年更是投入45亿元,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工业转型升级,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宽600毫米、厚0.015毫米的不锈钢精密箔材轧制成功,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宽最薄的不锈钢精密箔材。”尽管最近一段时间钢材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供求起伏不定,但是对于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来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现在我们正在满负荷生产,0.02毫米以下的‘手撕钢’产销量是去年的1.6倍。”高级工程师王天翔说。

  建强人才链,激活创新链,托举产业链,人才引领创新创业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40%,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集群及工业机器人、新型化工材料等十二条战略性优势产业链,正在成为太原创新发展的崭新名片。

  借智力、共发展,省校合作硕果累累

  “要全面落实省委深化省校合作的决策部署,推动市校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形成一批高质量合作成果。”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成立由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组,出台《实施方案》,细化支持政策,统筹推进“12大基地”建设。

  栽下梧桐树,喜迎凤凰来。

  ——北京大学等48所高校大学生来并开展实习实训、国情研修;上海交通大学等64所知名高校在并设立优质生源基地;南开大学等100余所高校3.4万余人来并就业创业;42所“太原学子归巢工作站”累计辐射省外山西籍学子6500名……一株株“梧桐树”引凤来栖,一支支素质优良人才队伍正在太原转型发展的征程上加速集结。

  ——浙江大学谭建荣院士与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签约“重型装备设计过程数字化研究”项目;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院士同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自主安全可控的大数据平台医疗示范应用建设”;香港中文大学刘允怡然院士与太原市人民医院开展“肝胆胰疾病诊疗”合作……一大批合作项目成功签约,一大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高校科技优势正转变为太原的发展优势。2021年,太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7.3%,增长41.9%。“太原创造”“太原智造”加快推进。

  ——睿驰(深圳)有限公司机器人核心驱控技术及智能化展示基地项目(天津大学校友)签约中北高新区,开展自动化控制产品及机器人核心运动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中山大学校友)落地万柏林区;上海同陆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同陆云区域总部项目(同济大学校友)落户小店区达成意向,提供全要素基础设施的感知—管理—养护闭环服务……一大批校友招商项目落户,校友资源“富矿”正在转变为太原产业“富矿”。2021年,全市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达10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0个,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

  太原充分依托高校人才资源集聚、创新资源富集优势,先后与省内外100余所高校开展广泛合作,深化“12大基地”建设,合作项目400余个,签约项目300余个。《中国组织人事报》头版报道《太原:市校合作赋能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才》杂志专题报道《山西太原:拓展合作领域深化校地合作》。

  强服务、暖人心,四海英才智汇并州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太原坚持集聚人才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并重,既为人才提供茁壮成长的天地,又为人才创造温暖如春的生态。

  “这里位于市中心,可以让我免费住7天,住宿整洁,设施完善,有公共学习、休闲等区域,出行也很方便。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招聘信息,更利于找工作!”在迎泽区人才驿站试住的贵州师范大学毕业生高少康激动地说。

  利才之事,丝发必兴。太原深入推进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化常态化,开设13个“一站式”服务人才窗口,为7.5万人(次)发放人才补助(贴)10.97亿元,南北两个片区同时开工建设1000余套人才公寓,利用公租房提供1000套人才公寓,在晋源区租赁改造360套人才公寓,设立“青年人才驿站”,建立“来并创业绿色通道”,对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高技能人才给予每人30万元重奖,提供最高300万元创业免息贴息担保贷款,为全市人才送去节日祝福慰问……一项项暖心举措,一次次关怀帮扶,直抵人心,催人奋进。

  彩虹道、网红桥、古县城、钟楼街、食品街等景点持续刷屏;东西山230公里旅游公路辐射周边100余处观光景点;43公里汾河生态长廊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奖”……“太原近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生活补助、学费补贴、购房补贴等政策诚意十足。优厚的政策、优质的岗位、优渥的待遇、广阔的平台,这些都是吸引我选择太原干事创业的动力。”在“人到山西好风光”清北专场宣介活动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袁哲辉当场填写了就职意向,74名清北学子初步锁定太原市选调生岗位。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如今的太原,正在开展“北引擎”牵引、“南引擎”示范、高端人才引进、本土人才提升、省校合作深化、人才生态优化“六大行动”,推进发展共谋、政策共享、资金共投、平台共建、资源共用、人才共育省市“六共联建”,营造“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态,以“太爱人才”的温度点燃“原等您来”的热度,让广大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让各路高贤聪明才智竞相涌流,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太原篇章,为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集聚人才力量!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