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教育频道

爱孩子先要懂孩子

——心理卫生专家假期支招亲子沟通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魏薇 通讯员 齐媛 2022年02月10日 09:05

  寒假应该怎样过?是自由自在的玩,还是紧锣密鼓地学……似乎总是难以平衡,甚至还引起了一些“亲子矛盾”。爱孩子,先要懂孩子,眼看寒假过半,省儿童医院精神卫生科专家崔佳彬医生为家长支招,不妨让孩子过段快乐又充实的寒假,增进亲子交流,以更轻松的心态应对新学期。

  2月7日,春节长假刚结束,市民王女士就带着10岁的儿子豆豆来找医生“求助”了。一进心理治疗室,孩子就抱怨:“明明是假期,为什么不让我好好玩几天?一个劲儿安排学习和作业。”豆豆妈则无奈地表示:“我是担心他把寒假荒废了,你说别的孩子都在学习他在玩,一开学不就落下了?”为此,母子俩较上了劲,豆豆不仅开始抵触学习写作业,连妈妈的话也不愿意听了。事实上,这样的亲子“矛盾”并不少见。

  崔医生告诉记者,单纯“放羊式”的寒假,孩子并不会真正感到快乐。相反,太自由散漫,时间长了不仅会感到无聊,开学后也会不适应。而假期每天逼孩子学习,丧失了假期调节的意义,也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和惰性。

  在假期的最后一段时间,家长不妨转变方向,结合孩子的兴趣点,制定阶梯式目标,循序渐进,改掉不良习惯。例如,平常老师反映孩子课堂上总走神、小动作多,寒假就可训练专注力,采用找不同、穿迷宫、下五子棋等孩子感兴趣的小游戏来提高其注意力维持时间;如果孩子平常爱发脾气,着急时还和父母动手,家长每天可与孩子一起做深呼吸训练、记录生气的时候用什么方法帮自己冷静下来,帮孩子学会调节控制情绪……这些小小的训练,都对日后有益处。

  自己尝试发面蒸馒头、动手种蒜苗……家务劳动也“藏”着不少乐趣,家长假期可让孩子学习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们感受动手的乐趣,享受劳动后的成就感。家长还可让孩子多到户外去活动,打打篮球,骑骑自行车,在欣赏大自然的过程中,孩子心情舒朗,体内的多巴胺和内啡肽分泌增多,更有助于情绪稳定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假期最让父母头疼的就是电子设备对孩子的诱惑力,很多孩子有空就是玩手机、看视频、打游戏,更不想出门运动或做家务。假期父母要以身作则,可以尝试与孩子一起做“远离手机”的比赛,与孩子商定上网时长、违反后的小惩罚等细节,全家人一起玩玩桌游、看看冬奥比赛,一起尝试一些冰雪运动,更能增进感情,放松心情,让孩子以更轻松的心态,应对新学期的学习任务。

(责编:范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