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结束的这个“超长假期”,让很多家长很是抓狂。每天看着孩子在家里玩手机气就不打一处来;作业也没好好做,家长看着就想教训孩子;孩子关着门待在自己房间,学没学习家长也不知道……这是太原市教科研中心心理教育教研员梁建梅最近收到的来自家长的反馈。她说:“此次疫情,考验了很多家庭亲子关系的质量。当家长欢欣雀跃地迎接开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呢?陪着孩子一起成长,可能是家长们迫切需要做的事情。”
梁建梅发现,大部分家庭亲子关系出现问题,都源自于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
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你真的信任你的孩子么?信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尊重是信任的前提。
梁建梅说:“我们要把孩子当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允许他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向去发展。每个人都有被尊重、被信任的内心需求。当这种需求被满足,他会做出更配得上这份信任的事。”
但她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充满了不信任,孩子一关上门,家长就觉得他在玩手机。只要没有看到他在做什么,就往坏的方面想,就会不断地提醒孩子。“当我们总是提醒他的时候,孩子是能感受到这份不信任的。我们要把‘我的孩子是值得信任的’这样一种理念传递给孩子。孩子万一没做好的时候,也要鼓励为主,尽量减少负面评价,支持孩子,交流中多听孩子的想法。”
梁建梅认为,学习如何做家长,不仅仅是学习一些管理孩子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家长自己的内心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成长起来。
合理期待静待花开
“很多父母内心里都有一个理想化的孩子,父母的高期待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甚至伤害。”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咨询师齐靓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合理期待非常重要。当父母能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时,孩子才能学会爱自己。
齐靓建议:“老百姓常说望子成龙,对孩子有期待没有问题,但是这个期待要切合孩子的实际。有很多家长打电话咨询说,孩子每天关着门不好好上网课。家长这样说时,我经常会问,孩子既然关着门你是怎么知道他不好好上课的?你希望的好好上课是什么程度呢?你能详细描述出孩子每天学习的时长和学习效果么?一旦把问题具体化我们就可以发现,事实可能和家长想的不一样。所以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学习时,需要放下自己的焦虑,用平和的心态去陪伴孩子,多鼓励、多帮助。不要用‘别人家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接纳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支持。”
多关注成长少关注成绩
梁建梅介绍,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学习出现问题甚至是开始厌学的时候,才会来找心理医生求助。而且家长们希望心理医生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然后回到学校里好好学习。齐靓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其实很多问题是孩子在平时就积累下的。即使是学习好的孩子,可能也有各种需要关注的情绪问题。”梁建梅希望家长能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花在关注孩子的内心成长上,而不要光盯着孩子的成绩。家长要学会觉察自己的状态和情绪,这样才能理解孩子的情绪,进而引导孩子合理处理情绪。齐靓介绍,今年前来咨询的青少年比例增加很快。这一方面说明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健康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说明现在的孩子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在她接诊的家庭治疗个案中,大部分都表现为家长难以理解孩子而造成的沟通障碍。她建议,家长确实需要更多放下自己的想法,去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当孩子的情绪被看见、被接纳之后,学习成绩改善是自然而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