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老传统几代传承,热心公益默默付出……6月11日,老军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家风微课堂”活动,邀请15位居民讲述“好家风好故事”,真实而接地气的家风故事感染了现场众人。
年过八旬的吕良老人是桃南二社区龙吟诗社诗友。当天,老人讲述了他母亲的故事。老母亲吃苦耐劳,孝敬公婆,于1938年入党并担任稷山县牺盟会妇救会秘书。她动员妇女抗日,为前线战士做军鞋,为抗日做出很大贡献。老母亲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女们,2015年,105岁的老母亲住院,80岁的吕良老人侍奉于病榻前,被病友传为美谈。大家都说,他们家母慈子孝,好家风代代传。提及母亲,吕良老人动情不已,还当场作诗一首。
在劲松社区居民武玲丽家,好家风就写在对联上:家和福自生,积善天自佑。从小,长辈就要求孩子将对联内容背下来。多年来,武玲丽也是这样践行的。她的家庭和睦,被单位评为“文明家庭”。武玲丽一家热心公益,经常捐款献爱心,少则一两千,多则三五千。她长期义务教山区孩子音乐知识,还组建了失独家庭合唱团。疫情防控期间,得知防控一线防护服严重短缺,她与朋友发起捐赠,并联系厂家订购,为我市疾控一线的医护人员捐赠了100套防护服。听到武玲丽一家人热心公益的举动,大家赞不绝口。
老军营小区二社区居民娄花荣是一位退休党员,更是出名的孝顺女儿。她十几年如一日侍奉瘫痪在床的老母亲,母亲去世后,她又开始伺候婆婆,细致入微、从无怨言。除了照顾家庭,她还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看到居民区有很多烦人的小广告,她主动清理,还自费买来涂料,将楼道粉刷一新。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娄花荣将自家的口罩捐给社区;看到社区干部忙得团团转,她和丈夫、女儿主动帮助到防控岗轮班,成为大伙儿的“守门员”。一家人的行动,带动了更多邻居争当疫情防控志愿者。在当天的活动中,15位居民的家风故事各不相同,却有着同样感人的力量,鼓舞着更多人向他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