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聚焦

感受时间力量 体悟生活意义

儿子连续十年为父亲拍摄《老爸的年三十》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韩睿 2022年02月14日 07:10

杜增辉在为父亲拍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市民杜增辉,喜好摄像,善于运用镜头语言讲故事。从2013年到2022年,他给父亲拍了10年“贺岁片”——《老爸的年三十》,今年大年初六,第10部剪辑已近尾声。正月初七上班,同事、朋友就嚷着要先睹为快。

  10年记录

  “其实,这个片里没有像电影电视那样有多生动多热闹的故事,就是记录每年除夕这天我父亲的日常生活。”

  记者了解到,往年《老爸的年三十》通常都有3个小时以上的原始拍摄素材,今年只有几十分钟,原因是主角儿——80岁的杜奇风老人腿脚不行了,以前除夕这一天能干的不少事情,现在都力不从心,比如爬到树上挂灯笼。

  浏览10部《老爸的年三十》可以看到,每年除夕这天,杜奇风所完成的事情都差不多。在交城县西营镇大陵庄村自家的院子里,一大早起床,贴对联、打扫卫生,爬上树挂灯笼,老人从不让子女帮忙,也不用别人伸手。中午做烧肉、炸丸子、炒菜,下午用蜂窝煤在院子里垒旺火、做饭,晚上一家人围在旺火旁,聊这一年各自的经历,其乐融融。

  尽管是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生活,却是大家最喜欢看的,家人喜欢看,朋友喜欢看,同事喜欢看。

  兴趣所在

  “之所以坚持10年拍这个纪录片,一是想将来留个纪念和回忆,再一个也确实是我的兴趣。”杜增辉告诉记者,本来他是想把父母一起拍进纪录片,但母亲不喜欢出镜,于是拍摄时只能聚焦父亲,母亲只是偶然“客串”一下。另外,他从不摆拍或设计故事桥段,就是把摄影机摆在合适位置,把一切不动声色地记录下来。

  记者了解到,今年48岁的杜增辉目前从事基层社区工作,之前自己创业,开过影视工作室。他上世纪90年代从山西省广播电视学校广播电视技术专业毕业,2006年至2008年是中国传媒大学影视编导专业非全日制本科生。到社区上班后,他还利用自己善于拍摄和剪辑的本领,为街道办事处干部、社区网格员等一线工作人员拍过短视频。平日里,业余时间他还拍摄太原的大街小巷、市井生活、风物景色,记录平凡生活中的点滴乐趣。

  看重意义

  “今年是拍《老爸的年三十》的第10年,我也觉得到了一个总结回望过去的时间节点上,对比10年来的这10部纪录片,你会发现在真实、客观记录岁月的同时,也能观察体悟到时间的力量、生活的意义。”杜增辉说,“10年的纪录片里全家人都要合影,如不仔细看,还真就容易忽略巨大的变化,就是在年复一年中不知不觉产生的。这10年,孩子们都长高了很多,从顽童长成了青年,中年人明显变老了,而父母更矮小了。以前呵护你的人渐渐变成了需要你呵护的人,每次看这些镜头,我都忍不住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

  杜增辉的爱人介绍,丈夫拍摄《老爸的年三十》最初还是源于自己的想法。多年前一则新闻吸引了她的注意,一对父女每年都要在公园同一个角落留下一张合影,几十年没有间断,令她感动和感慨,有一次和家人聊天时,丈夫就有了灵感,决定每年拍一部贺岁片,没想到坚持了10年,以后也会坚持下去。仔细想想,这些最普通的纪录片,其实是在记录和传承着他们的家风,崇尚平淡、真实,但又充满了力量和生机。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