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不得硬性要求中小学教师关注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微信公众号或通过网络投票、点赞、答题、知识竞赛、推广宣传等方式开展与教育无关的活动。原则上不得安排教师上街执勤或做其他与教师职责无关的工作。(《齐鲁晚报》9月10日)
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山东就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征求意见,明确提出切实减轻教师事务性工作任务。减负清单分为五大类共20条,条条剑指当下困扰广大教师的难点痛点问题。如此实实在在的减负清单,可谓是最好的教师节礼物。
现在许多老师抱怨工作太忙太累,事实上很多“忙”和“累”都是教育以外因素造成的,是外界强加给教师的负担。有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周工作时间平均值为54.5小时,一些地区的高中主课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长16小时,远超法定时间。其中,真正用于教学及相关准备的时间在整个工作时间中占比不足1/4,剩下的3/4是更为耗时耗力的非教学任务。以至于有老师感叹,做一个安安静静教书的老师太难了。
非教学任务喧宾夺主,“不务正业”成为常态,不仅增加了教师们的负担,也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于学校和教师缺乏准确定位,将其混同于一般事业单位和公职人员,在安排部署驻村扶贫、创优评先、安全稳定等系统性工作,摊派任务一样也不少。同时,形式主义也是重要因素。在有的部门看来,学校是个筐,啥都往里装,不管开展什么活动,“进校园”都可以成为展示活动成果的有效载体。“通过对本班35名幼儿进行排查,未发现幼儿有涉黑涉恶情况。”去年发生在无锡的“幼儿园摸排涉黑涉恶事件”,就被中纪委点名批评“作风不实、形式主义问题突出”。
去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强调“必须牢固树立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的理念,切实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不必要的干扰,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希望各地都能推动负面清单制度落地生根,确保广大教师能够“专业人干专业事”,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 (作者为河南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