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经济新闻

特色养殖造福乡村百姓——

山西新青林畜牧科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张秀丽 2019年08月26日 10:29

图片说明:丹麦红眼白水貂落户娄烦。王昕 摄

  初秋的娄烦气候宜人、景色绝佳,天空一碧如洗,群山浩瀚苍茫。驱车两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地处群山连绵、沟壑纵横的娄烦县天池店乡,这里没有“心跳加速”的喧嚣汽笛,没有“钢铁森林”的高楼林立,有的是清新空气和静谧山谷,还有去年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新朋友——水貂。

  天池店乡作为娄烦县的大乡镇之一,地处娄烦县的南端,距县城30公里。该乡地域广阔,有20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总户数2670户,蕴含丰富的地上和地下资源,发展农林牧工有着十分优越的条件。

  坐落于此的山西新青林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我省首家集优良貂繁育改良、商品貂养殖推广的科技型企业。该公司目前在天池店乡南岔村建成占地面积70亩的水貂良种殖育基地,现存栏水貂1.5万只,可以解决当地100名贫困人员就业。他们通过“公司+村社一体化+贫困户”模式,将娄烦县建成优质水貂养殖特色县,未来五年,将完成持续性投入总计2亿元,在全县合作社发展示范养殖基地100个,年供应市场优质毛皮60万张,年有机肥产量2000吨和专项高级饲料5000吨,年总产值5亿元和年利润2亿元。

  做大一个产业

  “貂冠水苍玉,紫绶黄金章。”自古以来,貂皮一直就被认为是尊贵和地位的象征,是商家眼中的“软黄金”。作为世界最大的毛皮服装消费国,我国毛皮产业发展迅速。然而,由于毛皮动物养殖规模化企业占比较小,庭院式养殖占据相当数量,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毛皮行业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庭院式养殖由于设备不完善,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价格受影响,像这种水貂皮,质量不好的不到200元一张,质量好的最高能卖到600元左右,价差非常大。再有就是一般养殖户家里都没有粪便和污水处理能力,随意倾倒又会污染环境,这在我们国家是不允许的,所以纯粹依靠家庭庭院式养殖是发展不起来的。”山西省天津商会秘书长张文跃说。

  2018年,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山西新青林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水貂养殖加工产业化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完工,1.5万多只丹麦红眼水貂在此定居。新青林成为山西省首家以水貂养殖、培育繁殖优质种貂及研发水貂系列产品的现代化、标准化畜牧养殖企业。

  “娄烦无论从温度、气候、纬度都十分适合水貂养殖,尤其是这种进口的丹麦红眼水貂,毛皮价值很高。经过我们团队的长期考察,发现娄烦属于丘陵山区,没有大型工业企业,当地海拔高、光照充足、无污染,特别适宜养殖水貂。于是,我就带领团队回到太原,等于是重新创业了。”山西新青林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薛青卫说。

  在说到水貂养殖的生态化和科学化发展上,新青林畜牧走出了一条把养殖业做强做大的产业化道路。薛青卫介绍说:“在我们的水貂养殖基地,水貂的粪便是直接从管道流进化粪池的,先进行堆肥,然后经过加工厂加工,变成有机农家肥,装袋后进入市场销售。水貂粪特别适于果树、花木施肥,能减少病虫害,在山东等地特别受欢迎。我去山东考察的时候发现,搞养殖如果只依靠毛皮,那条路是很难走的,这也是传统的作法。现代化的养殖方式是除养殖园区外,还要配套饲料加工厂、屠宰加工厂、冷链贮藏运输设施以及皮毛收购交易市场等,形成多元化、多产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富裕一方百姓

  山西新青林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水貂养殖加工产业化项目既是我市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娄烦县的重点扶贫项目。

  在娄烦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这项工程进展十分顺利。薛青卫表示,目前公司为贫困户提供种貂、饲料以及技术培训,最后包销,采用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的办法,预计可实现贫困户年收益1万元左右。

  新青林畜牧通过分类股权量化的方式,把财政资金配股给贫困户,给10个行政村的1027户贫困户统一发放股权证,每户持有5000元资本金,通过固定分红+浮动收益+养殖收益+劳务收益,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具体做法是,每户持有5000元资本金,每年的固定分红就是5000元,贫困户享有村集体10%的养殖收益,周边农民种植的玉米等饲料,公司以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统一收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经过培训合格可以在养殖厂打工,获得劳务收入,平均工资1800元起。

  南岔村的贫困户武贵林,他曾因病致贫,家里有四个孩子,生活特别困难。经过和村里协商,进入新青林的水貂厂工作,武贵林深知机会难得,在公司的培养下,积极参加各类养殖培训,跟技术员认真学习养貂技能,现在他已经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他的妻子也在农闲时来帮忙,夫妻二人齐心协力,在公司勤学勤练,两口子每月的工资一共能有近6000元,再加上养猪养鸡、种田卖粮,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学会了养殖技能,村里有了致富的产业,我和乡亲们足不出村就能增收致富,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武贵林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

  2018年6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罗清宇到娄烦县进行专题调研时,与新青林水貂养殖项目负责人薛青卫详细了解了产业前景、养殖销售及带动群众增收等情况,鼓励他们紧盯市场、扩大规模,加大科研投入,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还叮嘱随行同志和企业负责人,要做好禽畜养殖废弃物处理工作,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我们的目标是计划到2020年,这种示范养殖小区达到100个,培养专业养殖大户500个,辐射带动全县8个乡镇4000多户农户增收。到2021年,建立存栏3万只的养殖场20个,带动全县14039户脱贫增收,产值3亿元,年利润达到1.56亿元,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水貂养殖产业园区。”薛青卫说。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