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绳记事”到“文以载道”,再到“数据建模”及“人工智能”,数据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万亿元,约占GDP的三分之一。
数字背后,是创新带来的机遇。“推动数字化,我们要善用‘加法’。”山西清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庆生对于“数字中国的建设者”的企业使命,有着清醒的认知。时至今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大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最活跃的关键生产要素。他告诉记者,“清众科技作为大数据应用的践行者、互联网+大农业的创新者、智慧城市的推动者、中小企业服务的引领者,就是要汇集大数据,拓展新服务,服务多层次用户,提供精准一体化行业应用方案。”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它是提质增效的新变量
“从数字中来,到实体中去,这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王庆生介绍说,目前,公司的核心业务涵盖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化建设、面向农林产业链的专业信息系统、智能交通集成应用和协同运行体系、能源行业大数据服务体系、教育及医疗行业综合解决方案等。
“我们就是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据公司副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梁双龙介绍,清众科技在智慧农业领域,聚焦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种植主线,先后推出农资销管一体机、可追溯电子秤等智能化产品,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综合管理平台等,并成功推动“海峡两岸智慧农业合作”,助力我省“智慧农谷”建设与特色功能农业发展。
在智慧能源领域,他们综合利用容器监测、电子取证、智能卡口等物联网技术,通过数据协同推动业务协同,很好地解决了企业集团产运销一体化绿色高效管理问题。在公共安全管理领域,依托“钉钉”组织化即时通讯平台,公司创新研发了钉钉派出所、钉钉警务、钉钉警车等系列化产品,实现了对公共安全管理的赋能。在社会信用管理领域,开发了中小企业与农村信用管理、商务诚信综合管理等平台,为所在行业管理部门与企业主体实施信用修复、信用融资、信用激励、联合惩戒等评信用信活动打下了扎实的数据基础。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渗透为标志,各产业经济结构和运行模式都在发生着深层次的变革,供给和需求衔接更加有效,产业内部、领域之间开放融通的格局也在逐步形成。”公司总经理郝奇杰认为,清众科技正在开启从大数据到数字经济的价值之门。
赋能助力美好生活:它是转型升级的新蓝海
自2015年10月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以来,清众科技以大数据应用为主线,聚焦构建大数据应用体系资源,通过数字城市智慧大脑深度分析输出核心价值,推动大数据应用在各行各业的深入渗透。
郝奇杰向记者介绍,其实清众科技在上市前,已经有了近20年的行业信息化服务积累,特别是在数字城市及信息安全领域,已成为全省最专业的大数据采集、处理、挖掘、可视化和应用的科技型企业之一,一直是省内相关行业的领军企业。
目前,清众科技自主研发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备从资源接入到数据治理、可视化展示、分级分类提供等大数据资源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能力。此外,还与阿里云组成联合体,共同推动中小企业与数字城市等领域的“企业上云”工作。与数梦工厂、蚂蚁金服等开展研发合作,共同开发面向终端客户的即时通讯、信用管理、金融授信等大数据应用产品。与华为、宇视、正安微视、美亚柏树等开展合作,为智慧城市雪亮工程、二青会安保等重大项目与活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当实体经济插上数字化的“羽翼”,当转型升级乘上数字化的“快车”,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深度融合带来的数字经济新蓝海中,王庆生表示,与国内领先的品牌科技企业及科研院所不断深度合作,让清众科技真正领悟到“融合”的精髓所在,今后,公司将致力推动数据安全有序流通,推动社会向着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迭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