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从本质上说,旅游是一种文化体验、文化认知与文化分享的重要形式。而文化又需要通过旅游这一载体加以传承和创新。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王小东代表建议,以文物古迹等传统景点为核心,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解决太原文化旅游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性问题。最终通过文旅融合,让“诗和远方”兼得。
“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如何促进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推动太原经济转型发展、提升太原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王小东直言,目前,太原的文旅产业有效供给不足,多年来龙头品牌仅晋祠一例,而且创新意识不强、改革力度不大,对文化内涵和旅游附加值的挖掘远远不够,导致本地文旅人才留不住,外地文旅人才不愿来。
他认为,太原景点的特点是文物价值高但宣传不充分、布局较分散,因此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梳理好脉络,讲好故事,策划好线路,开发好产品。
比如,太原明代以前的文物古迹基本是“一核两脉”,即以晋阳古城为核心,西山、东山两条支脉。而西山以祭祀为特征,有晋祠、龙山石窟、天龙山石窟、蒙山大佛、太山金棺等。东山以墓葬为特征,有东山大墓、徐显秀墓等。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这些进行再梳理、再包装。
现代娱乐设施严重不足也是制约太原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400多万人的省会城市没有一个大型水上乐园,甚至缺乏大型游乐场,所以应该加快推动此类项目的建设,规划好娱乐旅游线路。
此外,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工艺品、美食、传统节日、口述传统、宗教旅游等为代表,太原有晋剧、莲花落、曲艺、飞火流星等,应统筹规划,将其与旅游结合起来,可以增强游客的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