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大娘,今天是小年,咱们吃糖瓜……"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上午,位于凯旋街的太原比家美托老院里,护工端着盘子把切成小块的糖瓜和麻糖分给院里的老年人。张灯结彩、排练节目……托老院的年味儿越来越浓。托老院的老人已经把这里当成家,即便春节期间也少有老人回家,院里的护工自然会坚守岗位,陪伴老人共度佳节。
这里就是“家”
当天上午,王大爷躺在床上,翻看着手机里的微信信息。在托老院,66岁的王大爷属于“年轻人”,但脑溢血、肺气肿、糖尿病、颈椎病、腰椎病等多种疾病的侵袭,使他大多数时候只能在床上猫着。
王大爷说,今年是他第二年在托老院过春节了。王大爷早年离异,独生儿子在西安工作,他身体不好,生活难以自理,便于两年前在全市考察多家养老机构后,最终决定来这里生活。
王大爷居住的双人间宽敞明亮,一进门两只大衣柜,床头柜上放着水杯,屋里收拾得十分整洁。虽然他卧病在床,但房间里没有任何异味,每天除了能按时吃饭、休息,还有护工给擦身子、陪说话、扶他练习走路,住进托老院两年,王大爷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两年来,王大爷早已习惯了托老院的生活:“儿子春节回太原,我们决定在托老院过年了!”
护工是"家人"
上午10时许,50岁的护工张换萍扶起王大爷,搀他下地练习走路。走几步,她就侧脸问问老人:“累不累,需不需要休息?”
在托老院,张换萍负责照顾5位老人,其中两位已经失去自理能力。每天清晨4点多,张换萍就起床,为老人擦洗身子、喂药、打饭……,忙完一轮就上午8点多了,她才能去食堂吃饭。
张换萍是临汾人,已经有3年没回老家过年了。去年,她休了5天探亲假,但提前两天就跑回来了。“回了家晚上梦见的也是老人,自己照顾的老人自己最清楚,心里总在想,这个吃药了没,那个睡得好不好,放心不下,干脆提前回来了,就放心了!”
张换萍说:“我的父母早已去世,以前因为孩子小,没能在父母床前多尽孝,在托老院当护工后,照顾老人好像弥补自己对父母的亏欠……”说着,她眼圈一红,泪水扑簌簌掉落。
今年春节,托老院的老人极少有回家过年的,为了照顾好老人,张换萍和托老院的其他39名护工全都不回家:“和老人们在一起过年,我们也是一家人!”
集体过大年
托老院的楼道里早已挂起一串串红灯笼,有一些是买来的宫灯,还有一些则是手工课上老人的作品,这些红灯笼营造出浓浓的喜庆气氛。厨房里,厨师正在炸丸子、做烧肉、烧鸡腿……为春节做准备。
比家美托老院负责人杨喜凤介绍,在托老院,老人们生活很规律,回家过节反而会打乱正常作息,感觉不习惯,还有些失能老人也不方便外出。所以,春节期间,养老院的老人基本不会少,为了使老年人能感受过年的气氛,享受贴心的服务,托老院一方面丰富餐食,准备春节联欢会,一方面为护工发3倍工资,留他们安心陪护老人。
张换萍说:“在托老院这个大家庭劳动和生活,我们没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