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综合新闻

高空美食咋“炼成”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李涛 通讯员 申瑜 文/摄 2019年01月24日 10:38

  米饭、面条、荤素菜品、点心、水果……这样的餐食不是在哪个餐厅点菜,而是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享用。临近春节,太原机场的航空出行量猛增,大多数乘客都要在飞行旅途中享受一顿航空餐。但你知道吗?一份看似普通的航空餐,至少要经过十道工序才能“炼成”,且背后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近日,记者走进山西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到“后厨”感受航空餐的烹制全程。

  天上口感为啥不同

  “春节前,出港航班数量会大幅增加。在太原机场,每天为东航出港航班配送的航空餐会从5000份飙升至7000份。”山西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牛国强介绍。

  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同一个菜品,为啥在飞机上吃得不如饭店里美味?他笑着说:“其实,这与大厨的手艺没啥关系,是因为航空餐采用的是‘冷链加工’,热炒出锅后要冷却处理,到飞机上吃的时候再加热,所以口感肯定有所不同。而且,高空的空气湿度、气压、噪音、空气成分等多个因素,也会影响乘客的味蕾。”

  干净堪比手术室

  采访中,记者跟随牛国强进入“后厨”。步入之前,先在更衣室换上白大褂、戴上发网、口罩,整个头部只露出眼睛。这些防护措施为的是保障飞机餐安全、卫生。

  紧接着,走进一道连通车间内部的设备门,站进去后,两侧墙壁内的数十个出风口将记者全身吹了个遍。“这是风淋除尘设备,在里面呆十多秒,可以吹掉身上的灰尘、皮屑等。”牛国强说,“车间内是绝不允许有任何尘埃、病菌侵扰的。”

  这是要进医院手术室的节奏吗?他说:“色香味俱全,是对地面餐食的评价。而在航食领域,干净卫生远远排在它们前面。层层消毒,这是每个人进入航空食品加工车间前的‘必须动作’。”

  鱼无刺肉无骨

  “航空食品要做到‘鱼无刺、肉无骨、海鲜无壳’,还得避开小颗粒、易碎的定型包装食品。”牛国强说,之所以这么严苛,是因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颠簸状况,这个时候乘客如果恰巧吃一些有硬物的食品,容易噎到、呛到。另外,考虑到客舱的空间有限,韭菜、大蒜等有强烈刺激味道的原料一般也不会选用。

  此时是上午9时30分,后厨内一片忙碌,师傅们正为当天下午的航班准备餐食。“师傅,您这切段和饭店有啥不同吗?”在切配间,记者好奇询问一位正在切莲藕的师傅。“就拿这莲藕来说,每一段应是大拇指一个指节长短。”他说:“饭店里切菜,长点短点无所谓,关键是口味好。这里可不行,为了保证每份餐食的分量均匀,切得长短都有标准。”

  大米饭要测“体温”

  在热厨房内,大厨正掂大勺炒菜,锅下火苗上串。“炒菜时,汤汁不能多,因为,航空餐要二次加热才食用,若是汤汁较多,再次加热很容易溢出来。”大厨边炒菜边说。

  记者注意到,在往餐盒中盛米饭或菜时,工作人员都要用到一个小锡碗,还不时在一个小电子称上过一下重量。“每份餐食的重量都有规定,米饭是100克、肉是90克、蔬菜70克,多了少了都不行。”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是冷链生产,餐食在烹饪结束后,需速冷处理。大米饭从冷却库出来后,要用温度计测一下米饭的“体温”,一定要降到10摄氏度以下,才能杜绝微生物繁殖。

  “山西味道”越来越多

  看似简单的飞机餐,最少要经历采购、验收、粗加工、精加工、烹饪、速冻冷却、摆盘、转入冷库、配送上机、机上二次加热等十余道工序,通过层层近乎苛刻的安全监测,才能送到旅客面前。

  若你是一位素食者、糖尿病患者或者少数民族,能否吃到专门为你准备的航空餐呢?答案是肯定的。牛国强说,东航山西准备了几十种特殊餐食,只要乘客在买票时提出要求,一定会吃得满意。

  他说,每年的3月和10月,是东航的换季时间,都会更换新菜谱。平遥牛肉、太谷饼、闻喜煮饼……如今航空餐中的“山西味道”越来越多,山西人即便在万米高空上,也能品尝到家乡的美味。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