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时近新春,在小店区刘家堡乡王吴村吴家老院里,吴会平一家人正在制作“猪胰子”。这是一种用猪的胰腺为主料,配以油脂、纯碱、香精、冰糖、中药等做成的传统手工皂,59岁的吴会平和儿子吴保华的这门手艺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猪胰子”的制作过程十分繁复,它的主要原材料是猪的胰腺。一头猪的胰腺经过去除油脂和杂质后再提纯,仅能制作出一块四五十克的香皂。清理干净的猪胰腺需要手工砸碎,一边砸一边加入炒过的食用纯碱,这个砸的过程有时要持续一天多,这也是技术难度最高的一道程序。在砸碎的过程中,角度、力度甚至温度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成品皂的质地与色泽。“锤子要垂直于石板,力度要适中,声音要清脆,这样才能使其黏度和细腻度达到最佳状态。”吴保华介绍说。原料砸烂到一定程度,再加入熬好的蔗糖、猪油、皂角水,并按照不同的功效放入大米、红糖、中草药等,按一定比例配好,搅拌均匀,然后在石板上“擦”,这个过程类似于“和面”,“擦”是为了使皂品更加绵滑,同时要挑出其中的杂质,进一步提纯,之后就可以压模成型了。
如今“王吴猪胰子”的经营主要靠吴保华,他是一名“85后”,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中,希望帮助父亲把这门手艺发展壮大并传承下去。凭着年轻人的创新和魄力,小吴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改进了生产技艺,将小作坊办成了公司,还通过查阅古书、改良配方,开发出红糖皂、大米皂、竹炭皂等十几个新品种,还在网上开了“王吴猪胰子”的品牌店铺。“王吴猪胰子”远销省内外,有朋友甚至在香港见到过这个品牌。据介绍,“王吴猪胰子”的手艺大约是在清康熙年间传入,在雍正年间曾作为贡品“进奉朝廷”,因其去污力强而不伤手,冬季使用能有效滋润皮肤,深受喜爱。尤其是经常从事户外劳动的人易造成冻伤、皲裂、肿痛,“猪胰子”都能有效防护治疗。如今的“猪胰子”,已不仅是一种去污皂,改良后的配方也增加了一定的美容养颜功能,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在北方一些地区,老辈人把肥皂称为“胰子”,吴保华笑着说:“听上去很土气,但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称呼,这是我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名字,是富有乡土气息的独特产品,所以我们一直用这个名字,也不打算改,就要保留这份本色。”当被问到为什么大学毕业不选择到城市工作,而要回乡下来做这“苦力活”,他说:“祖传的东西,要有人继承。手工皂没有工业原料,不掺杂、不掺假,所有原材料都是可以入口食用的,这里边不光是手艺,还有一种精神,这个手艺传承了几百年,靠的就是一份坚韧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