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文明太原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载造林换来千亩荒山披绿装

——娄烦县天池店乡圪垛村郭发明投身绿化记事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记者 周皓 通讯员 王晋田 2022年03月18日 07:45
内容提要:经过20年的不懈奋斗,郭发明在昔日的荒山秃岭上,种植了1000多亩油松和落叶松。

  “俺造林不图别的,就想为国家、社会和村里作点贡献。”娄烦县天池店乡圪垛村村民郭发明,二十年如一日,投身于荒山造林,用脚板丈量沟壑山梁,用心血浇灌绿树苗木,用百折不挠的勇气和信念换来千亩荒山遍植绿荫,实现了自己的绿化梦。

  响应政府号召

  “能走上绿化这条道路,首先要感谢政府提供的平台。”郭发明告诉记者。2002年,娄烦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国土整治推向市场经济的轨道。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把全县荒山荒坡、荒沟荒滩地使用借鉴拍卖的形式,一次性长期出让。提倡谁治理,谁管理,谁受益,允许继承和有偿转让、出租、抵押。同时,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分子带头买四荒,促进四荒的开发进程。让梁峁沟壑绿起来,贫困山区活起来,千家万户富起来。

  郭发明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圪垛村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长期以来,圪垛村自然条件贫脊,村子周边尽是荒山秃岭,村民们多以外出务工为主。“开展荒山造林正是最适合村里的发展道路。”拿定主意后,郭发明在全村第一个站出来,响应政府号召,立下愚公移山志,承包了圪垛村东南方向招方沟地段荒山荒坡2000余亩。这一干,就是20年。

  历挫折而不挠

  虽说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但是伺弄苗木,对郭发明来说还是头一回。“当时俺纯粹是摸着石头过河,为此也白白交了不少学费。”

  一开始,郭发明选购了3万多棵毛白杨,利用自己投工、监时雇工的方式进行植树,但由于气侯不适宜,结果成活率很低,导致直接经济损失30多万元。这对于刚刚步入绿化行业的郭发明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灰心,重整旗鼓,又买了2000多棵核桃树苗,开始二次植树。但还是事与愿违,成活率还是很低,16万元投资又打了水漂。

  接连两次的失败经历,让郭发明原本滚烫的心不由得冷却下来。同时,也激发起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他暗暗告诫自己:“植树造林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经过认真思考,查找原因,并四处寻找专家咨询、实地考察,郭发明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他承包的荒山不适宜种毛白杨和核桃树,最适宜种油松和落叶松。于是,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开始选购油松和落叶松树苗,开始了第三次造林,终于取得了成功。

  坚持方得始终

  20年来,无论风吹日晒,寒冬酷暑,圪垛村人总能在招方沟的山梁上看到郭发明挥锹种树的身影,眼见山体一天天绿了起来,而郭发明的一头乌发却变成了满头银丝。

  “每天早7点上山,一直要干到晚上7点,遇到旺季,更是白天黑夜连轴转。”郭发明说。从最初他一个人到现在全家5口人,始终一心一意扑在植树造林上。挥动镢头,整树盘,挖树坑,累得汗流浃背,晒得皮肤发黑,手上起了血泡,脚上磨破了鞋。这些早已司空见惯。为了赶时间、赶季节植树,他们中午不回家,自带水壶和干粮,在山坡上用起了简单的午餐。最难的是在雨季造林,山梁坡度达到70度,稍有不慎就有失足坠落的生命危险。但郭发明从未退缩,依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奔波在山峁上,播绿在山洼里。

  造林辛苦,护林更是耗费精力。初栽的小树被风吹倒了,郭发明就重新扶起来,再次加土踩压;牛羊牧工进了树林,他就劝阻让其撤离;牲畜啃坏了树苗,他就重新换栽树苗。

  经过20年的不懈奋斗,郭发明在昔日的荒山秃岭上,种植了1000多亩油松和落叶松。一眼望去,树木成行,翠绿成阴,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造福了一方百姓,给圪垛村增添了一道绿色的屏障。

  郭发明今年已69岁,尽管多年的艰苦劳作让他的腰腿胳膊都落下了毛病,但他丝毫不愿歇息片刻,坚持冲锋在荒山造林的一线。“娄烦县正在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打造省城后花园、避暑清凉地、绿色大氧吧,今年俺要完成最后800亩的荒山造林任务,为建设美丽娄烦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郭发明依旧干劲十足。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