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地铁建成以来,对改善城市交通、提升太原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体验乘坐轮椅的人士能否得到友好对待、是否实现无障碍出行,10月28日,记者到地铁1号线、2号线实地感受了一番。
硬件很“硬”
北营站E口南侧的人行横道和主路路面交接处,原本凸起的路牙石明显凹陷成一豁口,没有了高度差,轮椅可在二者间轻便转换。顺着一条坡度不超过10度的坡道前行10多米,就是无障碍电梯。这个长度与坡度能让轮椅乘坐者即使一个人出行,也感受不到难度与尴尬。
摁下无障碍电梯下行按钮,几秒钟就进入地铁站厅层,前行不远处的安检门宽度较家中屋门要宽一些,询问安检员后告知:“轮椅通过没问题!”
进站闸口一般每组布设5条通道,靠边的一条通道明显宽于其他通道,看来是专门考虑到了让轮椅乘坐者自由通行。
从站厅层到站台层,也设置了无障碍电梯,都位于站内中部位置,感觉坐轮椅通行速度还快于正常人走楼梯。
地铁1、2号线地面、地下都设置了无障碍电梯,目的是便于残疾人士出行。无论站厅层还是站台层,整个地面平直顺畅,没有沟沟坎坎,轮椅乘坐者可一路畅通。
太原南站地铁站无障碍电梯设置在A、B两个进出口中间,这是一部能上下通行3层的电梯。乘坐轮椅者从地面进入,下可到地铁站厅层,上可到太原南站东广场二楼进站口。大南门地铁站有8个出入口,无障碍电梯设置在迎泽公园内的D口。之所以这样,应该是考虑到残疾人士出门一般喜欢到公园看看美景、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设置在这里能让他们少走一点路。
乘坐地铁1、2号线的市民有些可能会注意到,在每列地铁列车3、4号车厢的首部或尾部,本来可以设置座椅的位置却被空了出来——那是轮椅乘客的专用位置。列车侧壁有安全带,可以把轮椅固定,防止剧烈晃动。
软件很“柔”
地铁车辆停靠后,车门与站台约有10厘米高差。这个高度对于正常人来说不是问题,提步一迈即可,但对于轮椅乘坐者可能就是一道“天堑”。
在太原南站地铁站台,记者向值班的工作人员求助,说有乘轮椅者该怎么上车。工作人员立刻从无障碍电梯后面拿出一块金属“板子”,打开是一个宽1米多、长约70厘米的踏板通道,架在车门与站台地面上,瞬间就让“天堑”变成了坦途。他还说这样的“板子”每个车站站台都有,至少配备两块。
在地铁1号线双塔站,工作人员也拿出了这样的“板子”,还展示了他们准备的轮椅,以备行动不便的乘车人需要。
和地铁站工作人员交谈后得知,为保障残疾人士在地铁内无障碍通行,他们建立了一套保障制度。一旦有轮椅乘客,或通过监控、或安检员第一时间对讲机通报,值班站长立刻面对面提供服务。不但送上车,还要问询哪站下车,以便通知下车站做好下车服务,直到轮椅乘客安全离开。他们把这一程序称作“地铁首问负责制”。
大南门换乘站,两条线的站台不在同一位置,也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记者询问工作人员轮椅乘客该怎么去2号线站台,工作人员特意叮嘱,不能像普通乘客那样直接走步梯,需要先乘坐无障碍电梯上到1号线上方的站厅层,然后再乘坐电梯到1号线下方的2号线站台。担心怕走错,工作人员还询问轮椅乘客在哪儿,是否需要派人引领,站里有专门为残疾人士提供的服务……
记者手记
太原人口500多万,随着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和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人均寿命大幅提高,再有外地退休父母投奔在并儿女……老年人的总数将不断增长。这些人可能也要坐上轮椅,让他们无障碍出行,是一座现代文明城市应有的温度。
我市地铁建设晚、起步高。从实地走访看,地铁1、2号线齐备的无障碍设施、温暖的服务,让轮椅乘客敢于出行,不产生“添麻烦”心理,感受户外美好和享有尊严,太原地铁做到了。这是一份骄傲,也是一种对其他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压力和动力。
希望太原的无障碍出行更上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