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太原新闻

“小老”助“老老” 夕阳无限好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李涛 文/摄 2025年10月27日 07:48

65岁的赵桂兰(右)给83岁独居老人李秀英测量血压。

  “年轻老人”帮助“更老”的老人,已成为南寒街道玉园南社区的一道独特风景。该社区今年成立了一支“银龄护卫队”,9位平均年龄65岁的低龄老人,与辖区15位80岁以上的独居、空巢老人“结对子”,为高龄老人代买物品、检查水电、陪伴聊天、上门探望……,传递邻里间的关爱,也给更多人作出了助老爱老的表率。

  平均年龄65岁

  “我虽然退休了,但身体还算硬朗,有能力帮助更年长的人,也可以发挥余热。”63岁的李建国住在安宁街89号院,是一名老党员,也是“银龄护卫队”的队长。

  这支队伍成立于今年6月份。社区摸排发现,一些高龄的独居、空巢老人,平时生活中需要帮助的地方较多,仅靠网格员有点忙不过来。若是身边的邻居能搭把手,照顾会更周到。李建国听后立刻说:“年轻人白天得上班,我的时间宽裕,可以多去老邻居的家里看一看。”

  包括李建国在内的9位退休老人积极响应,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5岁,有退休教师、老工人,还有懂基础护理的老厂医,大伙的想法一致:“都是邻居,帮助别人也是快乐自己。”

  此后每天清晨,忙完家里的事情,队员们会到社区碰头。李建国拿着记满需求的本子分配任务:“张大姐家缺小米,老刘你辛苦跑一趟;去看看李大哥家的燃气灶,他说打火费劲……”话音未落,大家拎着购物袋,揣着联系卡分头入户。

  分片关爱“老伙伴”

  为精准服务辖区的高龄老人,9名“银龄护卫队”队员采用“分片照料、结对帮扶”的模式,按居住楼栋划分服务区域,每人固定服务1至2位老人。而且,大家自发定下规矩,每天至少上门探望一次,刮风下雨时还会增加入户频次。队员们各自准备了一个小本子,用来记录老人的详细信息,比如用药需求、身体状况等。

  65岁的队员赵桂兰,负责照顾同单元83岁的李秀英。李大娘眼睛不好,平时独居。赵桂兰每天上门帮着读报纸、调收音机。天气好时,还会推着轮椅陪李大娘在小区晒太阳。“前几天我感冒了,桂兰不仅送药,还帮我洗衣服,特别贴心。”李大娘逢人便夸:“遇到这样的好邻居,真是福气。”

  除日常照料,赵桂兰和其他队员还会定期检查老人家中水电气安全,代购日用品。被帮扶的老人身体不适时,队员们会第一时间联系社区与家属,成为老人们的“贴心守护者”。

  演绎最美“夕阳红”

  “以前以为退休就成了‘闲人’,没什么价值,可加入护卫队后,既能出力助人,还常被老伙计们的暖心举动打动,日子充实又热闹!”68岁的陈福喜常帮82岁的张大娘买药、查水电,还特意学了急救。他每次上门,都先给大姐量血压,确认身体无碍后才放心。

  张大娘也把这份好记在心里:降温天,陈福喜上门帮着修水管,手冻得发红,她赶紧端来刚熬好的小米粥,“快趁热喝,暖暖身子”;陈福喜生日那天,张大娘一早包好他爱吃的韭菜馅饺子;子女寄来的点心,她舍不得吃,总塞给他,叮嘱“拿回去给孙子当零嘴。”

  其他队员,也常常被感动。帮高龄老人扛米、代买降压药,老人递上自家腌的豆角、萝卜干;帮忙换灯泡、通水管,老人热情地招呼坐下,端上一杯刚泡好的热茶。

  在各个小区,不仅有年轻人在关爱老人,更有这样的“低龄帮耄耋”的感人事迹,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让生活充满了温情。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