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一摔就骨折、身高悄悄“缩水”、腰背酸痛难忍……这些可能是骨质疏松发出的警示。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贾士军提醒,骨骼健康是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50岁以上人群要定期检测骨密度,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骨质疏松需警惕
“骨质疏松是骨量流失、骨骼变脆,导致骨折风险增高的全身性骨病。”贾士军指出,该病早期症状隐匿,被称为“沉默的骨骼杀手”,多数患者直至发生骨折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腰背疼痛、脊柱变形,严重时可致残。有资料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达19.2%,65岁以上人群高达32%,相当于每3位老人中就有1人患病。
“目前,大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度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防病意识不强。”贾士军有些担忧。从医院门诊接诊情况看,很多人不知道骨质疏松症也是一种疾病。
高危人群早筛查
“骨质疏松防治重在早期筛查,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更要重视骨骼健康,定期检测骨密度。”贾士军提醒,绝经后女性、体型过瘦者、风湿免疫患者、不良生活习惯者等都属于高危人群。其中,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是骨量流失的高峰期;低体重且体型过瘦者,身体对骨骼的负荷刺激不足;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日照不足、饮食中钙及维生素D持续摄入不足者,都应定期检测骨密度。
“定期检测骨密度是给骨骼做‘体检’。”贾士军提醒,若经常腰酸背痛、或轻微跌倒就骨折,应尽快就诊。如果骨密度低或有骨质疏松症状,就要由专业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千万别自行盲目用药。
强身健骨有良方
“骨骼健康,关乎日常活动与生活质量,需长期关注。”贾士军提醒,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关键。
如何守护骨骼健康?贾士军建议从生活方式入手。
补足营养,成人每日保证摄入800毫克钙,多食用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高钙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瘦肉、坚果,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需1克至1.2克蛋白质。
勤晒太阳,每日日照15分钟至30分钟,可选择上午10时前或下午3时后,促进维生素D合成。
科学运动,坚持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负重运动,配合弹力带等抗阻训练,有效刺激骨骼,增强骨密度与肌力。同时,定期测量体重及体脂率,控制体重。
戒除陋习,戒烟限酒,减少咖啡、浓茶、甜饮料的摄入。因为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
“防重于治,从现在做起,别让骨骼‘未老先衰’。”贾士军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