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万花筒

送往前线的太原“宝塔”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王荣 2025年10月17日 10:58

不锈钢宝塔(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钢花飞溅的不只是金属的光泽,更是一个民族工业自强的希望。

  1952年9月16日,太原钢铁厂电炉车间的工人们屏息凝神,注视着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水缓缓流出。这炉牌号为2Cr13的钢水,结束了中国不能自产不锈钢的历史,在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里,具有非凡意义。

  喜悦洋溢在每位太钢人的脸上。他们用这炉具有历史意义的钢水铸造了一座高约20厘米、银光闪闪的宝塔模型,向党中央报喜。这座宝塔以延安宝塔为原型,不仅因其是革命的象征,更寓意着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自力更生精神正在新中国建设中开花结果。

  然而,这座满载喜悦的宝塔并未直接抵达北京。当时,抗美援朝战争正处在关键时期,党中央决定将这座不锈钢宝塔转交旅顺苏军战利品陈列馆,向前线志愿军将士展出。当战士们看到这座象征祖国工业成就的宝塔时,倍感振奋。

  当时,太钢的工人们提出了“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武器”的口号,将抗美援朝与生产竞赛紧密结合。在捐献“太钢号”战斗机的爱国运动中,太钢职工提前一个月完成了捐款计划。而前线的战士们则从这座不锈钢宝塔中,看到了祖国工业的进步,更加坚定了战斗意志。可以说,工业战线与军事战线共同构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这座不锈钢宝塔在旅顺展出25年后,于1977年随其他文物一同移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而它的仿制品则陈列在太钢厂史展览馆中,继续向人们述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座小小的宝塔,凝聚着太钢工人在抗美援朝时期产业报国的赤子之心,也映照出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的钢铁意志。它不仅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在艰难岁月里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象征。

(责编: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