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柏林区南寒街道西华苑东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今年通过居民推荐、楼栋评议、社区审议的流程,从辖区常住居民中,选拔出一批责任心强、居民认可、热心公益的群众担任微网格长,构建起“楼栋+单元+微网格”三级社区治理新体系。
治理延伸楼栋
10月15日一大早,家住奥林匹克花园南区12号楼的安磊就开始忙碌起来。作为一名微网格长,他和网格员们一起到小区巡查,保障社区安全。在该社区,这样的微网格长一共15名。
西华苑东社区涵盖4个小区,常住居民超1.4万人,人口基数大、楼栋数量多,邻里矛盾也时常出现。因信息传递不畅,造成社区接收居民反馈时间偏长。“有时候等我们接到反馈赶到时矛盾已升级,想理顺、劝和却错过了最佳时机。”社区党委书记高翔坦言,传统治理模式难以实现“小事不出网格”的目标。
为破解这一难题,社区将基层治理单元从“网格”延伸至“楼栋”,推行“楼栋+单元+微网格”模式。同时,筛选出一批有威信、有热情的微网格长,让治理力量直接触达居民家门口。
及时化解矛盾
“多亏微网格长的调解,我们楼上楼下和好如初!”居民李先生满是感激地说。今年7月,住在奥林匹克花园南区12号楼的他,因楼上深夜玩游戏产生的噪音问题与邻居起了争执,微网格长安磊第一时间介入,凭借“熟人”优势耐心疏导,既安抚双方情绪,又引导换位思考,最终让两户人家握手言和,避免了居民之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60岁的退役军人任保荣是一位微网格长,还是社区公认的调解能手。9月底,海唐广场小区12号楼的两位居民,因楼道堆物产生争吵,任保荣与网格员分别上门劝说,半个多小时就化解了分歧,畅通了楼道空间。
除了靠前调解外,微网格长们还搭建起“线上+线下”双轨响应体系。通过网格微信群实时收集居民诉求,让楼里大小事都能及时得到回应,不用居民跑冤枉路。线下调解时灵活运用“情理法”,遇到物业维修、法律咨询等专业问题,及时联动物业人员、律师提供支撑,确保调解有理有据,双方都服气。
治理效能提升
自“楼栋+单元+微网格”三级治理模式推行以来,西华苑东社区的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今年以来,微网格长们主动化解漏水、停车占位、噪音扰民等邻里摩擦46起,社区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32%,70余件如“楼道堆物清理”“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交水费”等民生事项,都在网格内得到了妥善解决。
“以前楼道里总堆着旧家具、废纸箱,走路都得侧着身,现在网格员、微网格长天天巡查,环境干净多了。”居民王大娘笑着说:“前几天家里电灯坏了,我在群里找微网格长,半小时就联系了电工来修,响应速度特别快。”
从矛盾“被动调解”到“主动化解”,居民诉求在家门口得到解决,西华苑东社区的15名居民微网格长,用责任心和热心肠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让小事不出网格,也让邻里关系更加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