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投喂流浪猫,引发环境卫生和邻里矛盾,10月9日,经朝阳社区网格员沟通协调,不仅让流浪猫有了家,也让小区环境恢复了整洁。(《太原晚报》10月14日)
面对“投喂之争”,不能停留在“禁喂”“保洁”的简单要求,而是通过对接收养、组织清理等具体行动,让流浪猫找到了归宿,小区恢复了整洁。
投喂之争背后是“爱心诉求”与“环境要求”的交锋。若按传统治理思路,社区贴出“禁止投喂”的通知,提出“保持整洁”的要求,仅仅规定了不能做什么,却没有回答该怎么做,爱心居民的善意没处安放,可能转为对规定的抵触,而环境问题的根源未除,邻里矛盾依旧难解,最终陷入“要求提了,问题还在”的僵局。
朝阳社区把抽象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回应双方诉求。面对“禁止投喂”的管理要求,主动联动动物保护组织、摸排小区内有收养意愿的家庭,帮流浪猫对接新家,用行动替代禁令,让居民的爱心有了合规的释放渠道,自然愿意配合停止随意投喂。针对“保持环境整洁”的要求,社区组织网格员、志愿者一起动手,把散落的猫粮、隐蔽的排泄物彻底清扫干净,用行动回应了住户对环境的期待,原本对立的双方,也因社区的行动找到了共识。
良好的基层治理,有规定约束,更有务实行动凝聚人心。要把每一项管理要求转化为“帮居民解决问题、助居民实现诉求”的具体行动,让小区真正成为“有善意、有温度”的共同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