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内杨柳树上,成群的麻雀啁啾,晨飞夕落;公园里乔灌木间,喜鹊、翠鸟轻展羽翼,四处觅食;汾河畔湿地两岸,天鹅、大雁等越来越多的鸟儿,正以“邻居”之名融入城市图景。如今,在太原,一种独特、和谐的“邻里关系”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角不是街坊邻居,而是人与鸟。
小区里常有意外惊喜
“以前小区里只有麻雀,现在经常见到喜鹊、斑鸠,以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鸟儿,每天早上开窗就能听见鸣叫,感觉生活更有生机了。”为了“笼络”这些鸟儿,家住南内环街老军营小区的市民田大妈,经常在窗外撒一些小米、稻谷,“看着鸟儿过来抢食,心里很高兴!”
家住漪汾桥西恒大滨河左岸的市民王大爷也很喜欢鸟儿。他每晚都在小区广场上遛弯儿,发现这几年小区里鸟儿的种类明显多了,春天有燕子筑巢,秋冬有迁徙的小鸟落脚。“有时候就在离我不到一米远的草地上,蹦蹦跳跳觅食。”王大爷说,他经常告诫小朋友们,不要打扰、惊吓鸟儿,“它是我们的朋友。”
如今,在太原许多的小区里,这样的情景正越来越普遍,鸟儿正以更亲密的姿态融入居民生活。
近年来,我市居住环境不断优化,小区绿化率不断攀升成了吸引鸟儿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新建小区,还是老旧小区改造,既有高大乔木为鸟儿提供栖息之所,也有低矮的灌木和花草保障食物来源。
更重要的是,市民素质显著提升,人们对鸟儿的友好态度让这些新“邻居”更加安心。“现在人们都知道要保护鸟儿,没人掏鸟窝、逮鸟,有时候看到受伤、落单的小鸟,还会主动保护救助。”田大妈说。这种人与鸟之间的和谐默契,让小区成了鸟儿栖息的“安全港湾”。

公园里增添鲜活风景
截至目前,太原市累计建成各类公园绿地701个,这不仅是市民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也是鸟类栖息的乐园。
迎泽公园内,一早一晚,老人们伴着鸟鸣打太极、跳交谊舞;遛娃的家长们指着枝头的鸟儿教孩子认识“麻雀”“喜鹊”“翠鸟”,以及一些稀有的种类;更有摄影爱好者们,起早贪黑地蹲伏在草地上等待“鸟邻居”出镜……如今的公园,人与鸟的互动成为鲜活的风景。
今年4月份,迎泽公园来了一只英国国鸟欧亚鸲,也就是知更鸟。知更鸟在山西首次出现!许多摄影爱好者、游客围在迎泽公园西门附近,只为一睹“远方客人”的风采;去年冬天,两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驾临迎泽湖,同样引得游客驻足观赏、拍摄记录。
同样的事情,太原植物园、晋阳湖公园、龙潭公园等处也时有发生。这背后,是近年来太原市持续发力,通过扩大绿量、优化生态环境,使各个公园成了吸引鸟儿的“强磁场”。
各公园在绿化栽植、生态设计上的巧思,也让鸟儿有了更适宜的家园。比如迎泽公园、太原植物园,多样的植物使得树木花草一年四季常开常新,不仅风景如画,更为鸟儿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尤其是迎泽湖、晋阳湖、好问湖畔,乡土树种郁郁葱葱、芦苇密密匝匝,吸引无数鸟儿安家……
汾河畔尽显生态活力
水是生命之源,无论人与鸟。
近年来,山西省大力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展开了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综合施治。从过去“有河无水,有水皆污”,到今天“一泓清水入黄河”。在太原市汾河景区,清澈的水面、繁茂的植被不仅扮靓了城市,更成为鸟类觅食栖息的乐园,为市民带来了与自然亲近的生动场景。
初秋清晨,沿滨河自行车道骑行,迎泽桥、漪汾桥、胜利桥、北中环桥、柴村桥及至汾河湿地公园,一路风景如画、碧波荡漾,各种鸟儿也是“肉眼可见”地逐渐增多,一会儿成群结队地在天空飞翔、河面游弋,向人们展示俏丽身姿;一会儿又隐入枝头、草丛,让人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还有汾河一库、汾河二库,将城市多个水域连接起来,形成了连贯的生态廊道,为鸟类迁徙和栖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滨河自行车道建成后,春夏秋三季,我每周至少骑行两次,这些年,眼瞅着鸟儿越来越多了!”骑行爱好者杜先生说,近年来,汾河景区景观越来越多,草木越来越茂盛,鸟儿也一年比一年种类多、数量多,成了骑行路上最美的风景。
无论是人口稠密的居住小区,还是遍布各处的公园绿地,又或者是横贯城市的汾河,越来越多的鸟儿选择栖息在这里,这正是太原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体现。未来几年,随着太原公园城市建设、“一泓清水入黄河”等生态保护工程的不断推进,相信会有更多的鸟儿融入城市生活,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与自然的亲近中感受美好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