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图片新闻

巧手传古韵 共织邻里情

社区七夕主题活动精彩纷呈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周利芳 文/摄 2025年08月28日 07:59

  穿珠链、拼花束、绘纸伞……七夕节来临之际,多个社区以“乞巧智慧”为纽带、“家风传承”为桥梁,让千年习俗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大家探寻传统技艺之美,传递邻里互助真情,将“忠贞爱情”的文化基因,延伸为家庭和睦、邻里相望的生动实践。

梧桐社区拓染活动现场

  巧手寄情

  当乞巧智慧遇上童真创意,亲情纽带在协作中升华。8月26日,在正阳街社区的巧手连珠活动现场,社区工作者以古诗“穿尽红丝几万条”诠释节日内涵,孩子们在家长引导下挑选彩珠、设计式样、引线串连,场面格外温馨。不一会儿,一根根丝线渐渐串起晶莹剔透的珠链,也串起浓浓的亲情与邻里情。

  在汽造社区的拼花束活动中,社区志愿者向亲子家庭生动讲述七夕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动手环节中,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花束材料包,边翻看图纸,边在家长的帮助下寻找零件,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将茎叶、花瓣、花蕊组装起来。碰到较难的部分,小朋友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在欢笑中完成寓意“永恒之爱”的花束。“妈妈,我们永远爱你!”“祝妈妈永远漂亮、快乐!”孩子们的稚语间,流淌着最质朴的爱意。

  传承非遗

  当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指尖艺术绽放社区舞台。8月25日下午,中辐院社区组织的干花制作活动中,数十位居民在专业手工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干花材料的特性、色彩搭配与造型技巧。随后,大家用心挑选花瓣与枝叶,细心粘贴制作,巧手翻飞间,一幅幅独具匠心、寓意美好的干花画框、装饰品陆续诞生。“这个过程静心又愉悦!”张女士举起手中的作品开心地说。

  在梧桐社区,居民们仔细聆听七夕所蕴含的忠贞爱情、家庭和睦等文化内涵后,参与了拓染活动,大家将颜料滴入水中,晕染成纹,为布包、丝巾拓印出一个个绚丽图案。

  汾东南路社区老少共绘油纸伞活动现场格外温馨:老人题写的“七夕安康”“福寿绵长”苍劲书法与儿童绘制的水墨山水画相映成趣。9岁的枣枣在刘爷爷指导下完成“咏梅图”后,老人轻声解释,“梅花香自苦寒来,画梅亦是画一种精神”,将画作背后的品格力量传递给孩子们。

电子街社区夫妻共做簪花

  乐享七夕

  当银龄智慧邂逅社区温情,岁月沉淀绽放新光彩。8月25日,二0七所社区太原无线电一厂小区的七夕草帽编织现场,一场以“穿针引线承古韵”为主题的草帽编织活动,吸引来众多居民参加。老人们执彩线、编草帽的专注身影,恰似古诗中“家家乞巧望秋月”的生动再现。80岁的王奶奶在工作人员手把手地引导下,成功将丝线穿过针眼,她笑道:“这比年轻时绣嫁衣还用心呢!”

  同日在杨家堡社区,银龄乐队以音乐寄情演绎“不老浪漫”。平均65岁的银龄乐队演绎原创歌曲,乐器娴熟拨动间,诠释忠贞爱情观,二胡与琵琶的和鸣中流淌着“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古典意境。当主唱深情演唱歌曲《同心》,并将其中的歌词“一世一约,不负白首为卿所愿”献给相伴50载的老伴时,全场居民在感动中,领悟到七夕承载的永恒爱情真谛。

  8月26日上午,电子街社区巧手簪花活动中,展现出别样的“夕阳红”浪漫。夫妻们结对而坐,互相协作,将一朵朵精美的材料细心缠绕、拼接,制作成独具匠心的手工簪花。制作过程中,丈夫们认真配合,妻子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构成了一幅温暖的画面,共同完成的手工簪花,不仅是节日的礼物,更是他们风雨同舟、默契相守的见证。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