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4日清晨,初秋的晨光洒在晋源区南张村的乡间小路上,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果香。盛旺种植专业合作社里,压弯枝头的翠绿大枣与点点红果相映成趣,令人垂涎欲滴。不远处的西梅园中,圆润饱满的西梅如紫宝石般挂满枝头,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光泽。
“这是我们引进的法兰西、黄西梅等四个优质品种。”合作社负责人杜铁柱轻轻托起一串沉甸甸的西梅,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73岁的杜铁柱与土地打了57年交道,如今成了科技种植的“领头雁”。“今年是第二年挂果,亩产预计能达5000多公斤,收入4万多元。”他粗糙的手掌轻抚果枝,动作格外轻柔。
“以前凭经验种,现在得靠技术种。”杜铁柱指着整齐划一的果树解释,“果园采用单轴延伸技术,让每根枝条都能晒到太阳、通上风,这样结出的果实甜度才够。”他的7亩“百果试验田”堪称现代农业缩影:新引进的蟠枣兼具脆爽与酥感,苹果枣和冰糖枣令人期待,还有桃子、车厘子、“恐龙蛋”杏李等特色品种,实现了从初夏到深秋月月有鲜果可摘。预计今年果园总收入可达7万元。
毗邻的兴旺采摘园同样热闹非凡。71岁的杨振清正带着儿子杨晓光、儿媳阎晶晶忙碌地接待游客。“我们的果子都不用化肥,全靠复合微生物菌群和羊粪。”老人弯腰捧起一把泥土,黝黑的脸上写满自豪,“这样种出来的果子才够甜。”
园内最受欢迎的是糖度高达25度的辽峰葡萄,紫莹莹的果粒上还挂着晨露,就被迫不及待的游客采摘下来。“甜到心里去了!”来自临汾的王乐宝夫妇边采摘边赞叹,“送孩子来太原上学,朋友特地推荐来这里采摘,果然名不虚传。”
更令人欣喜的是,新一代农人带来了新的销售理念。阎晶晶举着手机穿梭在果园中,通过抖音展示果园日常。“以前靠摆摊,现在靠网络!”她笑着说,手机不时响起新订单的提示音,“每天至少有十几批游客专程前来采摘。”
从老把式深耕农技,到新农人借网拓路,这片沙质土壤里的甜蜜产业正串起南张村乡村振兴的新故事。随着西梅、葡萄成熟季临近,河畔果园的甜蜜篇章,正在晋源大地上生动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