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太原新闻

切断日寇运输线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记者 齐向真 张晋峰 特邀通讯员 崔振刚 2025年07月29日 07:02

梁鸿山战斗遗址。(资料图片)

  说起山西的抗战史,就不得不谈到一条重要的铁路线——同蒲铁路,而今天我们所讲的故事就发生在同蒲铁路沿线的阳曲县高村乡高村火车站一带。

  窄轨铁路

  同蒲铁路是山西一条重要的铁路线,名称来源于其连接的起点和终点城市:大同和蒲州(现运城市永济市),但南同蒲实际终点为风陵渡。

  同蒲铁路曾是山西南北交通大动脉,以省会太原为界又分为北同蒲(大同至太原)和南同蒲(太原至永济),修建之初为窄轨(1米)。

  意义重大

  同蒲铁路在抗日战争时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复杂的历史作用。同蒲铁路纵贯山西南北,连接大同(晋北)与运城(晋南),是控制山西全境的核心交通线。而山西地处华北腹地,是日军进攻西北、西南的重要跳板。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日寇占领后通过同蒲铁路运输煤炭、铁矿等战略物资,支撑其战争经济,晋南的粮棉也被掠夺以供应前线。同时,日寇在铁路沿线设据点、碉堡,成为日寇“囚笼政策”的一部分,企图分割封锁抗日根据地。与之相对,八路军、晋绥军等抗日力量频繁对同蒲铁路进行破袭,切断日军运输线。通过瘫痪同蒲铁路,中国军队有效削弱了日军在华北的机动能力和后勤补给。

  同蒲铁路在抗战中既是日军掠夺资源、控制华北的“生命线”,也是中国军民浴血抵抗的“战场线”。它的争夺与破坏,深刻体现了抗日战争中“交通战”与“资源战”的残酷性,以及敌后战场对全局的战略牵制作用。

  形势危急

  1937年11月2日,历时21天的忻口战役结束。日寇迅速南下,与东路沿正太铁路西进的部队合围太原。太原失守后,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部长官阎锡山带领部队,迅速撤离太原。

  1938年,为配合第二战区反攻太原,八路军要求120师破袭同蒲铁路崞县(原平)至阳曲段,阻止太原日军与大同方向日军的物资和人员相互驰援。当时,贺龙任120师师长,肖克任副师长,关向应任政训处主任(政委)。同蒲铁路破袭战正是在他们的领导下进行的。

  浴血奋战

  1938年2月下旬,359旅717团攻占了日寇控制的平社火车站,共破坏了桥梁8座,拆毁铁路20余公里,炸毁敌军用火车3列、汽车10余辆,切断了从忻州麻会村至阳曲县高村间的交通。

  2月27日,为打通同蒲铁路的交通,日军从太原出动了1000余人,乘装甲车沿铁路向赤塘关、石岭关和平社村等地进犯。日军到达高村火车站后,立即向北推进。

  在赤塘关附近的梁鸿山上,贺龙把358旅716团埋伏在这里,由副旅长独臂将军贺炳炎指挥。716团团长是黄新廷,政委是廖汉生。日寇进入口袋后,战斗迅速打响。贺龙随后命令358旅旅长张宗逊调715团增援,参加战斗。下午4时,王尚荣团长率715团赶到赤塘关梁鸿山地区。黄昏时分,两个团同时发起猛烈攻击,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格斗。

  激战两小时后,我军将日军击溃,并追到10公里以外的高村车站。此战役共毙伤日军90余人,俘虏1人,切断了忻口至阳曲的交通线,完成了破袭同蒲铁路的任务。

  战斗中,贺炳炎、王尚荣两位战将指挥若定,身先士卒。王尚荣被一颗子弹击穿肺部,鲜血瞬间染红了战衣,但他依然顽强坚守指挥战斗,直至我军最终取得胜利。

  抚今追昔

  此战名将云集。1955年,贺炳炎被授予上将军衔,廖汉生、黄新廷、王尚荣、顿星云等被授予中将军衔。汤成功调入地方工作,未参与军衔评定。

  今天赤塘关荡然无存,但是这场战役的遗址——当年所挖的战壕在梁鸿山上依稀可见,而高村火车站依旧默默注视着步履匆匆的旅客。芳草树木郁郁葱葱,蓝天碧云飘飘洒洒,仿佛叙述着那一幕幕往事。岁月的流逝,让战争的痕迹逐渐淡去,但先辈们为了国家民族舍生忘死、不屈不挠的精神,却始终激励着后人不惧困难,奋发图强,砥砺前行。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