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中,是多年未见的“好友”,声音也一样。对方称遇到困难,急需借钱周转。殊不知,这可能是一场AI骗局。6月30日,永乐苑社区请来人工智能训练师,现场演示AI的换脸、拟声等功能,教给居民如何防范此类新骗局。
社区活动室内,20余名老人围坐一圈,认真听刘凯民的讲解。刘凯民是一名持证的人工智能训练师,在一家培训机构任职,很熟悉AI软件的各种操作。
“小宋,你随便说几句话。”他将手机靠近网格员宋静云,录制了一段简短的语音。随后,他输入了一段文本:“我打球把人撞伤了,急需3000元。”几秒后,AI便能用与“宋静云”近乎一模一样的声音语气念出来。看完演示,老人们感觉很吃惊:“声音也能造假?真的难以分辨!”
刘凯民表示,只需拥有声音与照片等“素材”,借助软件即可瞬间实现“AI克隆”。如果接到借钱的电话或语音微信,先别急着转账,要反复核实对方身份。另外,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轻易提供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给他人,不过度在互联网上公开或分享动图。
居民刘大娘表示:“讲得清楚明白,太实用了!”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