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网上曝光

迷信“高校正品”暴露认知短板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然玉 2023年12月21日 09:06

  如今,零食也流行“高学历”,例如:“某某农科院”研制、“某某大学”开发,这都成为一些零食“绿色健康”的卖点。一款品名为“九0农大蔬菜卷”的膨化食品,在其网上的销售链接上,标有“东北农业大学”的字样,而校方则明确回应表示“东北农业大学作为一家高等学校,不开展对外生产经营工作,蔬菜卷不是学校生产的产品,商品宣传不属实。”市面调查发现,类似搞“假学历”的网红零食,不在少数。(《工人日报》12月19日)

  零食蹭名校虚张声势、自抬身价的操作,不绝于耳。今年,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随机选取了线上销售的13种宣称由“农科院、农业大学”等机构参与研发的食品,并开展调查核实。其中5款产品被相关机构明确回函否认有关联,其余4款相关机构未作出明确回应。而一些明示或暗示“高学历”背景的零食,一番专业检测下来也被发现,相关营养含量明显低于“标识含量”,其甚至不如一些“平凡出身”的零食产品。

  此类“学历造假”零食流行,投合了大众的隐秘消费心理,即对主流的、工厂化的制成品心存警惕,在所谓“科技狠活”的偏执式解释框架下,将之默认为是“不健康”“不养生”的。与之相较,则是莫名对所谓“高校内部正品”“专研食品”有着一种天然的好感与信任感,甚至一厢情愿地将之看成是“高营养”“纯天然”“绿色健康”的。就解读食品制销链条而言,这种捧“高校”而贬“企业”的认知模式并不新鲜,在社交媒介、直播电商大行其道的时代,被开发成了所谓“高学历零食”的生意。

  对高校农学院、食品专业、实验农场的“出产”,有着一种理想化甚至是浪漫化的想象,这种误解并非偶然。需要厘清的是,高校一般并不直接生产食品商品,就算有一些前端项目涉及食物开发,也属试验、研究性质,侧重于选种、育种、虫害控制等科学目的,而非商业指向。此类特殊的“食品”产量极少,根本不足以支撑大范围的终端零售,根本不会流入零售渠道。

  从另一角度说,一些人所看不上的“食品企业”,旗下的很多商品恰恰是大量使用了高校的研究成果、雇用了大量高校培养的人才。当一些消费者心心念念寻寻觅觅所谓的“高学历零食”,殊不知,市面上那些常见的零食,内里多有“高学历”背景。既然如此,又何必舍近求远、去真存伪呢?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