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新闻纵横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牢记嘱托 山西答卷·太原篇】才聚并州 智领发展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李俊华 2022年10月09日 08:58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兴市战略,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人才队伍迅速壮大,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人才生态更加优化,为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修枝筑巢引凤来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副研究员赵日是安徽人,2018年从清华大学核科学与核技术专业博士毕业后,选择扎根山西。“几年来,我充分感受到太原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视,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负韶华,奋力前行,用更多的科技成果助力山西发展。”行非常之举引人才,政策上支持、项目上扶持,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明显,像赵日一样,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留在太原,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2018年,我市放宽人才户籍迁入政策,实行“先落户后就业”,人才家属可随迁,同时向引入人才发放补贴。截至目前,已吸引11万余名人才及家属落户,累计发放人才补贴(助)7.5万人次11.17亿元,100余所高校3.4万余人来并就业创业。

  在急需高端人才领域,我市推出靶向引才措施。依托第一实验室,柔性引进北京大学彭练矛院士等15名顶级人才、121名高层次领军人才;探索试行聘任制公务员,引进4名急需紧缺人才;聘任两院院士在内的60名专家学者为市委智库专家。开展专项引才。去年10月,参与“人到山西好风光”清北专场宣介会,赴厦洽会、进博会宣传招才引智政策;在国内42所高校建立“太原市学子归巢工作站”,通过校园招聘、专项引进等渠道,引进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近5000名;引进1145名研究生到1130个村(社区)工作,今年年底前力争实现“一村(社区)一名研究生”。

  源源不断育人才

  “学网格知识、强实战本领、提能力水平、谋创新发展,为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织就基层治理一张网。”在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学用课堂”上,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相关负责人王佳强围绕网格化服务管理向学员授课。课后,学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向台上老师提问,现场氛围活跃。与此同时,分课堂近万名学员通过网络与主课堂学员同步学习。

  “学用课堂”是市委组织部在疫情防控形势下,为贯彻全省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会议精神,学习借鉴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而采取的教育培训方式。

  引进人才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是稳定人才供应,提高本土人才素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根本途径。今年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韦韬提出:“开展本土人才提升行动,大力培养教育、公共卫生、中医药、乡村振兴、文化创意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技能人才培育力度,深入实施青年人才‘双实践’活动,源源不断培养造就优秀本土人才。”

  去年12月,新时代晋阳工匠学院挂牌。学院成立后,与市总工会相关部门合作,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量身定制”高技能人才,并孵化拔尖技能型人才,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将成为我市人才培养又一“摇篮”。

  目前,已有64所知名高校在并设立优质生源基地。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能源材料学院近日揭牌。该学院将通过人才培养带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打造独具特色、国内知名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人才聚集高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为多元化培育人才,我市新建教育、卫生、宣传、农业、社会工作5个领域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344个;累计建成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10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个。以赛事育才,举办七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两届“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职业技能大赛,建成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6家,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36个,选树晋阳工匠250名。

  与沿海地区相比,我市在人才待遇、工作条件和发展环境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留住人才,必须拿出更多的诚意与措施,为人才提供茁壮成长的天地,为人才创造温暖如春的生态。

  去年10月,“全省首家青年人才驿站”在迎泽区亮相,为大学生留并创业就业创造条件。我市还投资10.19亿元建设700余套市级人才公寓,构建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就业方面,建立“来并创业绿色通道”,提供最高300万元创业免息贴息担保贷款。据智联招聘发布,我市入围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

  人才积聚新高地

  在前所未有的政策资金投入下,我市人才数量逐年攀升、结构逐步变优,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引擎。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市人才工作10余年来的变化:2009年,全市人才总量为38.6万,2021年,增加到90万;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从23528人增加到30861人。在资金投入上,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从2012年到2017年间的每年1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10亿元,投入扩大了100倍。10年间,建立院士工作站74个、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16个,引进院士(团队)、专家385名,培养各类专业人才2177名。

  人才高地正在形成,省校合作全部对接到项目并逐步转化为生产力,呈燎原之势;人才公寓从无到有、从普惠到高端,呈集聚之势;农村人才留用实现零的突破、走向全覆盖,呈增长之势。人才效能持续增强,“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全球首发,精英数智、智杰软件人工智能项目在深圳湾国际创投邀请赛总决赛分别荣膺冠亚军;手撕钢、晋华炉等7项产品获得国家级大奖,29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67项新产品取得重大突破;382项“五小”竞赛成果获得专利,用于生产实际的成果达4.2万项,创造经济效益28亿元。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逐年提升,人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人才优势正转变为我市的发展优势。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