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源区某镇的一对叔侄前后院住着,两家因翻盖房屋的高低产生纠纷。村委会、亲戚朋友调解都不起作用,侄子不得已来到晋源区信访局求助。
区信访局考虑到他们既是亲戚,又是邻居,一旦走法律程序,可能亲人变仇人。鉴于一些村民对房屋面积、高度等锱铢必较的实际情况,区信访局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对两家分别走访,调解问题,化解误会,平复双方情绪。“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既是亲戚又是近邻的,怎能把事情弄到如此地步?……”工作人员从法律、习俗、亲情等多角度做思想工作,最终使双方各退一步,重归于好,两家人握手言和,并承诺今后不再因此事纠缠。一场邻里纠纷就此化解,生活回归正常。
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晋源区信访局坚持“明辨事理、多论乡情、珍惜友情”的原则,树立“万事和为贵”的理念,努力将社会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
消除不和谐因素
今年9月,某小区众多业主到晋源区信访局反映问题,其中,苗女士反映,所购房屋的楼下一、二层是商业裙楼,交房时发现二层楼顶上突然多了3个风井,高度约3米,严重影响客厅采光和通风。为此,全家人多次找开发商沟通,并未得到相关回应。随后,苗女士迫于无奈加入到业主群体上访行列,到区信访局反映。区信访局通过了解情况和实地查看,确认苗女士反映问题属实,3个风井属于排风通道。
随后,区信访局向相关部门调阅所涉建筑物的建审和消防备案资料,同时积极与开发商负责人沟通协调。局分管领导与信访人苗女士通过微信建立工作反馈机制,定期向苗女士反馈进展情况。
区信访局和当地街办协同配合,多次召开协调会推进问题解决,终于在双方的诉求范围内达成满意的调解协议,开发商进行整改,把风井排烟口的墙变薄,有效解决了苗女士家客厅采光和通风问题,后期开发商还会在楼顶铺设草坪进行美化处理,苗女士表示满意。
促使邻里和睦
今年8月的一个下午,信访人李某某到晋源区信访服务中心接待大厅反映,某村村民白某某在自家院子养鸡、养鹅,味道太大,尤其在夏天蚊虫特别多,连窗户都不能开,影响邻里生活。他称多次与白某某及家人沟通,让其另找地方养殖或者清除关闭,但白某某以没地方为由一直未搬离,并发生了多次言语冲突,甚至有几次差点动手,使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变得剑拔弩张。
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先让入驻的心理咨询师介入安抚其激动的情绪,从专业角度舒缓其心中郁气。随后在了解事情前因后果之后积极与当地街办、村委会联系协商,答应李某某5个工作日答复。
第二天一上班,接待大厅来了一位信访人,正是前日被邻居投诉的白某某。她委屈地哭诉自己的生活不易、被邻居们嫌弃的无奈,请求政府为其做主,不能勒令其停止养殖,否则一家人的生活无法保障。她越说越激动,哭天喊地的,还要求邻居们向她赔礼道歉……
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随即开展调解处理,经与当地街办、村委会沟通,村委会帮助白某某在村外一片荒草滩找到一块养殖地,要求其在10日内搬迁完毕。解决方案一出,邻里之间摒弃前嫌,互相帮忙把新的养殖地快速建好,使白某某顺利搬迁,邻里间再现和睦共处的美好生活。
“退一步、心平气和,让三分、邻里和睦”,晋源区信访局以此为倡导,着力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减压阀”“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