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各大上市寿险公司相继公布了半年报,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国太平(股票代码:00966.HK)也发布了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中期财务业绩,并在其中展现了旗下作为寿险业头部险企的太平人寿上半年的成绩单:两位数的保费增长,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个险队伍的深化转型……这些都让人们清晰地看到,太平人寿这家历史悠久的寿险公司在用自己方式续写高质量发展之路。
太平人寿的保费增长秘诀:新单续期快速增加
上半年,太平人寿实现保费收入1124.5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从增速看,太平人寿在上市寿险公司中位居第一。据半年报显示,保费实现增长的主要是由存量业务续收和个险新单同比增长贡献。
半年报显示,太平人寿上半年新业务价值逆势大涨,由去年同期27.08亿港元上升至38.36亿港元,增幅高达41.7%(以人民币计量增长29.1%)。
从渠道看,个险、银保、电商等渠道保费均实现正增长。上半年,太平人寿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773.52亿港元,同比增长4.96%。首年新单期缴保费发展较快,为130.08亿港元,增速17.9%。
在新单保费承压下,银保渠道依靠期缴续年保费43.2%的增长,整体仍实现了310.23亿港元保费,增幅27.8%。多元销售渠道是太平人寿增长最快渠道,保费由去年的18.03亿港元,增长至35.7亿港元,增速98%,近乎翻倍。
从期缴续年保费来看,体现了太平人寿存量业务的贡献,续收的品质管理专业化能力和成效为业界瞩目。个险渠道上半年保费中642.71亿港元为期缴续年保费,占比高达83.1%,而银保渠道期缴续年保费占比同样高达77%,较去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
保费增长的背后,或许是太平人寿销售渠道的增强。上半年以来,太平人寿与其他头部寿险公司明显不同的是在代理人数量的变化上。在全行业个险渠道改革,头部公司人力大量削减的当前,太平人寿个险人力从年初38.1万增长至38.9万,个险渠道相关指标均呈现正向增长态势。此外,银保销售网点也较年初增加了1552个。
业绩的背后,是太平人寿战略转变的支持。
“长期主义”下的转型迭代:打造“三高”团队,创新产品服务融合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太平人寿近年来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转型。
在个险队伍方面,太平人寿于2020年提出了“长期主义”、优增优培的战略方向,通过打造“高素质、高品质、高绩效”的“三高”团队,专注人才的培养与队伍产能的提升,力图通过优增优培带动业务端成长。
伴随上述战略,2021年,太平人寿启幕人力发展“犇”计划,以求扩充“三高”队伍规模。从半年成绩来看,增员计划不仅实现了队伍高质量发展,也的确带动了业务增长。
运营与服务方面,太平人寿通过加码科技投入,已在投保、理赔、保全服务、续期缴费等多个作业环节,打通形成了线上线下的保险运营与服务闭环,进一步提升了运营服务效率,提升了客户服务体验。
在理赔上,太平人寿推出的“秒赔”系统极大提升了客户对理赔服务的体验。提供适老化服务也是太平人寿强化服务的着力点,公司各地营业网点均开设特别服务窗口,配备老花镜、急救药等物品,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专席,给老年人带来暖心、专业的服务。老年客户还可以借助“E掌柜”和“太平通”等线上服务平台,足不出户,即可在服务人员协助下办理信息变更、保单查询等业务,省时又省力。
在代理人工具方面,一站式的代理人掌上移动终端软件“太平保宝”涵盖获客、投保、理赔、保全、客户及保单管理等关键环节,能够提供线上线下的一体化保险服务闭环服务,帮助代理人高效展业。近年来,太平人寿通过电话医生、远程视频会诊等“一揽子”“全流程”的VIP健康管理服务,帮助客户进行日常健康管理。此外,通过搭建的“乐享太平”服务平台,可覆盖全人群全周期、可提供海内外一站式的“医药健保”综合解决服务方案;推出的“乐享健康”服务品牌已为120多万深度用户提供了多层次的健康医疗服务保障。
科技的持续发力,最终反哺主业经营,进一步夯实其产品与服务的融合基础,使得太平人寿始终是客户“美好生活”的坚定守护者,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健康医疗、养老服务、子女教育、财富配置等,将传统的只提供金融保障,逐渐转变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其次是定制综合性保障计划。立足生命周期、以家庭为单位,将传统针对单一客户提供的单项保险计划,延伸至为客户乃至家庭定制综合性保障计划;
再次是打造全生态服务配套。从以线下作业为主的金融保险服务转移到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支撑,线上线下医康养融合的全生态服务配套。
这既是“长期主义”战略下的业务逻辑重塑,亦是抓住时代红利借力科技赋能的自我演进。
原文摘自“今日保”《巨头半年报观察⑥:从半年报看行业深化转型背景下,太平人寿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