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
建设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
在总规划面积60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有包括国家级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在内的4个国家级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和山西大学城,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019年超过500亿元。
围绕“六新”突破,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项目在这里悄然日长夜大,产业在这里迅疾梯次崛起。
暖心服务温暖人心
为了加快推进项目复工投产,综改区管委会把“服务”二字发挥到了极致,有组织直通车、配发防疫物资的精准,有现场指导办公、精简审批手续的贴心,当然,还有“一窗受理、一网审核”的积累,转型的引擎轰然点燃,为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源源不断输出动力。
去年3月12日,山西汽运集团的大巴车停靠在益海嘉里(太原)粮油深加工项目工地,来自江苏省淮安市的19名工人顺利抵达。由综改区财政出资调派的“返岗直通车”,往返2000余公里,“点对点”接回施工人员,省内“返岗直通车”更是提早运行。

转型发展蹚新路
去年3月底,在中国电科(山西)电子信息科技创新产业园,停滞了一段时间的厂房、基地开始“疯长”,“一个中心、三个基地”迅速成型。自主研发的生长炉里,成批的碳化硅单晶规律地显现模样,伴着工业流程不断优化,输出能力稳定提升。用11年时间解决了晶体生长和晶片切割抛光技术,厚度只有0.5毫米的碳化硅晶片终可量产。一期7.5万片的碳化硅晶片产能,将彻底解决外部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可供,年产值可达10亿元,并带动相关产业链在本地的延伸。
去年10月10日,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包括基础设施与上下游产业链,预计总投入达千亿元。在英美等国尚在理论研究阶段时,凯赛生物率先实现生物合成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核心产品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两个“金融集聚区”揭牌、3只基金设立,4家股权投资企业、6家银行、6家保险机构入驻,19家企业集中挂牌“晋兴板”,金融生态体系加速形成。
去年12月17日,工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通知,公布了第二批33个城市(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名单,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入选。
“十四五”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在新的春天里,在太原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一定会开出更美的花,结出更甜的果,“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