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今日头条

让城市更有活力 太原市城市更新样本可圈可点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记者 李静 2019年08月05日 06:09

  随着我国城镇化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城市更新正成为城市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日前,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和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发布的“城市更新的太原样本报告”,称太原市城市更新成效显著,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市整体宜居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四个更新样本可圈可点。

  三给片区——打造城市副中心,升级城市功能样本

  根据《太原市市域空间总体规划(2016—2035)》,太原市将打造晋阳湖片区、三给片区等五个城市副中心,与主城区实现分工协作、功能互补,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现代化交通、完善公共服务等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品质。

  我市致力于将三给片区打造成公园式的城市新区。根据相关规划,三给片区至少有兴瑞体育公园、汾西公园、摄乐公园、街心公园、金桥公园等7座城市生态公园。同时,着力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入手,综合提升三给片区人居环境,力求实现“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娱有所乐”。根据我市相关方案,三给片区改造将分为南北两个区域,5个村整体改造后,均配置完善的医疗、养老、娱乐、教育设施。此外,片区内主要道路已经通车,规划中经过片区的地铁3号线已完成勘测,区域内交通路网日益完善。由于看好三给片区未来发展前景,不少知名开发企业已陆续入驻,给片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晋源区——创新推动,实现城中村改造提质增效样本

  我市晋源区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成效较为突出,不仅速度快,而且整体效果好,其中2017年一个村子262户,5天即完成了整村拆除。其创新推动的做法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摸清实情,多渠道化解利益纠纷和邻里矛盾,重点化解三类纠纷:一宅多户补偿分配纠纷;户口迁出,已非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老家仍有宅基地;外来人口买房置业,与宅基地所有人产生补偿纠纷。这些突出矛盾化解后,再启动拆迁征收。

  二是实行灵活的补偿方案,可按人数,也可按宅基地面积,保障村民利益最大化。在过渡时期,重点做好老人和中小学生的安置。有条件的建老年公寓集中安置,不能集中安置的,发放额外补贴。在学校增设食堂,为学生提供午餐。

  三是加大宣传引导,专门安排相关部门入村宣传,引导村民理性投资消费,并加强对非法集资活动的打击力度,保障城中村改造居民财产安全。

  小店区——科技赋能,助力实现智慧综合治理样本

  以小店区为例,其数字化城乡管理指挥中心运行后,将区域改办12319城建热线平台、区综治中心等功能陆续并入,现已成为集数字化城乡管理、综治、环卫车辆GPS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作为太原市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的二级平台,小店区数字城管中心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下设十几个三级平台,一线处置部门都成立了数字化应急队伍,确保案件及时处置。与省级综治平台实现联网运行,与公安、民政、教育、卫生等多个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互通、智能比对,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高效化、精细化、便捷化。通过“互联网+”数字环卫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全面、实时、透明地掌握区域内环卫作业情况。下一步,平台还将对工地扬尘污染、道路环境污染、环境噪声污染等问题进行可视监控,通过数据分析,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黄陵社区——运用先进技术,助推建设智慧社区样本

  在城中村改造实施后,由“村庄”到“社区”的转变过程中,流动人口管理、居民就业创业、生活消费习惯等社区治理后续问题如何解决,成为城市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重点工作之一。针对大量共性问题,黄陵社区以APP为载体,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整体化解决方案,定向研发了“城事”信息管理技术平台,通过软硬件结合实施的方式打造“智慧社区”,实现了数据无线远传,能够做到供水、供电、供暖分户计量、远程抄表等,现在八成以上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缴费都通过APP操作完成,非常便捷。平台采取“投资项目+消费服务+规范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渠道,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创业项目及创业项目帮扶服务。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结合的方式,正确引导居民进行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的改变,真正从根本上实现“城改居”。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