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霍兆萌,35岁,中共预备党员,太原市财政局预算评审中心评审三科副科长。他入职以来一直在评审一线工作,先后参与评审了南内环街快速化改造、和平公园建设、太原南站商业区建设、太原市综合性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等重点工程;他还带领小组开展了教师培训及教研课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强戒所办案费绩效评价、太原市科技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等工作,真正做到了为政府财政把关,精打细算每一分钱。

六七个“排队”等待评审的项目资料,在太原市财政局预算评审中心评审三科副科长霍兆萌的案头堆成了山。就说正在进行评审的和平公园项目,评审资料摞起来足足半人高,翻开资料,竣工图纸、招投标文件、签证资料、结算清单等都需要他抽丝剥茧,一一审核其真实性、合理性。
“您先坐,我把这页签证单看完咱们再聊。”埋在“小山”里的霍兆萌,探出头和记者简单打了个招呼。
奉献——“爱是一盏灯,用奉献点亮它,梦想之帆就能远航!心是一扇窗,用责任打开它,就能透进灿烂的阳光!” (摘自霍兆萌工作日志)
财政评审工作难,难在评审任务重。财政评审工作者常常面临“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状态,霍兆萌的一天就是从左手看图纸,右手划鼠标开始的。
“近几年太原城市建设飞速发展,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一项接着一项,每条道路、每所学校、每座公园,还有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哪里有政府建设工地,哪里就有我们评审人的身影。每年10月开始一直到年底,工作就更加忙碌,办公桌上资料翻番,办公室里从早到晚来核对的人络绎不绝,去现场踏勘的次数更是数不清。忙起来一上午连水也不敢喝,怕上厕所耽误时间,吃饭也只是在办公桌前随便叼一口。为了加快评审进度一连几天住在单位也是常事。”霍兆萌拿起那杯凉白开灌了一大口,“在忙碌间隙,我习惯望向窗外,当我看到车辆穿梭在一条条笔直的马路上,一栋栋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公园不断出现在百姓身边,我就立刻会满血复活!”出生在“五四”青年节的霍兆萌,身上充满正能量,对于他而言奉献是工作性质所在,职责使然。
评审项目是一个需要丰富专业知识和奉献精神的工作。为了尽快熟悉和全面掌握评审工作,毕业于长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霍兆萌,上班伊始就又进入新一轮的学习。平时,他跟着同事们一起看图纸,哪怕不是他的评审项目都会凑到旁边,听同事们说图纸上的问题。他还特意拜了一位资历很深的同事当师傅,一遇到难题就虚心求教,科室里很快形成了传帮带的良好氛围。白天忙碌的工作过后,晚上霍兆萌还报了工程造价专业辅导班,风雨无阻,学了整整一年,勤奋的他很快从新人中脱颖而出,具备了独立评审项目的能力。
回忆起他接手的第一个评审项目“太原市11个公园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霍兆萌至今记忆犹新:“我当时的心情特别忐忑,生怕自己的失误给国家财政造成损失。除了工作日去踏勘现场,我还利用周六日把迎泽公园、玉门河公园等十几个公园又跑了个遍,挨个把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卫生间精准测量。周末公园里游客特别多,游人们投来异样的眼光看着我钻进厕所就不出来,推着测距轮、拿着激光测距仪在墙上地上直比划。”霍兆萌说到这里笑出了声,“每次踏勘完现场,都是一头灰,满身土,回来在自来水管上一冲,就又一头扎进资料里。当我圆满完成了第一个评审任务时、当我每到一座公园看到老人孩子开心的笑容时,从头到脚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从那以后我真正爱上评审事业,明白了奉献背后自己也收获了太多太多。”
说起儿子,霍兆萌完全不像介绍评审项目时那么胸有成竹,好像在说“别人家孩子”。“儿子出生时,我不在跟前,当时正在忙绩效评价工作,没能陪产,也没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当时只是在视频里看见了小家伙刚出生时的模样。每天天刚放亮,我就要把熟睡的孩子包裹好,送到照看孩子的阿姨家里,一天到晚他吃了啥玩了啥我都不知道。记得有一次,我去市图书馆踏勘项目现场,那天正巧是周日。在测量少儿阅览室地面时,我看到一位父亲陪着孩子读书,父子俩相依相伴特别温馨,可我的孩子却从没得到过这种陪伴……”说到这,霍兆萌顿住了,眼睛一下就红了,“因为工作的原因我错过很多与孩子相处的机会,加班的时候,电话响起,话筒里传来稚嫩的声音‘爸爸,你在干嘛?我该睡觉了!’我只能回答‘爸爸在做算术题,得算对了才能回家哦。’我想用我对工作的态度和成绩,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教会他从小要有责任感,教会他对生活的热爱!”
原则——“财政评审就是要挤掉政府建设工程的‘水分’,审出合理投资,为政府节约真金白银,这是财政评审人的原则。” (摘自霍兆萌工作日志)
财政评审工作难,难在利益诉求多。面对利益,一些评审对象不理解,认为财政评审是“找问题”的部门,是存心和他们“过不去”,拒绝配合、拍桌打椅、堵门闹事甚至人身威胁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此,霍兆萌始终以纳税人和政府利益为重,坚持原则,认真履责。
“项目开工前是预算审核,审核项目预计投资金额;项目建设中,要经常去项目现场进行过程跟踪,审核该项目进度款;项目完成后进现场踏勘结合竣工图纸及现场签证单等资料,据实评审工程量。用国家财政部领导的话说‘我们是政府财政的大管家,要当‘铁公鸡’,不该花的钱一毛不拔;也要打好‘铁算盘’,守好‘钱袋子’,该花的钱要花好,花在刀刃上’。”手持“铁算盘”的霍兆萌,坦言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就是“铁公鸡”,而且要名副其实、彻头彻尾。
在霍兆萌的评审项目中,有很多是市政道路建设和公园场馆建设,这其中涉及很多建筑用料的用量和价格问题,尤其是石材用量很大,但质量和价格参差不齐,在财政预算评审中坚持原则成为扎紧政府“钱袋子”的一把锁。
为了准确掌握公园坡道、各场馆所用不同质地石材的不同价格,霍兆萌常常背着个大书包,骑着自行车就上路了。他把全市的各大建材市场跑了个遍,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询价。在康培石材城,霍兆萌把里面的商家挨个转了个遍,石材厂商的名片把书包塞得满满的。每张名片背后,他都记着石材的规格和价格,回到单位后,把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制成全市石材种类价格目录单,做到心中有数。在工程项目审计核对过程中,施工方报价过高的材料价格和虚报的工程量都被霍兆萌一一核减掉,对方惊异于霍兆萌对建筑材料的通晓:“小霍啊,这是给你家在搞装修吗?一分一厘你算得门儿清,这么斗智斗勇至于吗?”“政府工程不是‘唐僧肉’,护送唐僧取经的担子我得担!”由于霍兆萌的评审工作科学专业,施工方只能心悦诚服地接受。
服务——“我的故事,哪怕再平凡,也是这个时代的故事。我的力量,哪怕再微小,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 (摘自霍兆萌工作日志)
2016年夏,霍兆萌接手了一个荒滩治理的评审任务,因为该项目涉及农田耕地,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存问题,他不敢有一丝懈怠。为了提前完成评审,他独自一人驱车前往评审地娄烦县米峪镇。谁知刚上路没多久便下起大雨,在雨中颠簸了两个多小时,到达现场后雨居然越下越大,他走得急没有带伞,如果雨停了再开始测量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势必会影响评审进度。于是霍兆萌从车上找到一条毛巾扎在头上,冲入雨中开始了工作。夜幕低垂,暴雨如注,霍兆萌全身湿透,双腿像灌了铅般沉重,看着一行行准确的数据,想着眼前这片荒滩不久后就能变成一片农田,百姓也将因此受益,顿时觉得再累也值。
财政评审工作难在时间紧、任务重、服务要求高。他们被视作“万能中心”,项目无论重点与否都要求快审,面对服务对象的诉求,霍兆萌选择用优质主动的服务作答。近几年,他带领评价小组圆满地完成了教师培训及教研课改经费、强制戒毒所办案经费、科技专项资金及文化产业资金等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走遍了太原的大街小巷。评价过程中他不仅从技术上制定指标,而且还充当起绩效工作的宣讲者,为的是让更多资金使用单位和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和支持财政评审工作。
财政评审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面临新形势和更高的要求。身处财政预算改革前沿的霍兆萌,作为一名新党员,背负新使命,精打细算每一分钱,用青春服务财政,服务人民,是热爱,更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