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记者从杏花岭区新闻中心获悉,为从严治理辖区扬尘污染,该区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布点设置降尘罐和夜间“精洗”重点区域道路两项措施,分别为全市首创和全市试点。
一方面,杏花岭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重点区域主要道路冲洗保洁试点工作。在环卫部门主次干道实施清扫保洁洒水抑尘的基础上,委托第三方机构山西蓝泰集团清洗清洁有限公司,按照“边到边,不起尘,见底色”的标准,根据气象条件及道路清洁度,每日19时至次日凌晨5 时对重点区域周边主要道路实施全面冲洗和昼夜冲洗,每24小时至少冲洗一次。
与此相适应,杏花岭区加强了对裸露地面的综合整治,成立了应急处置队,发现一处苫盖一处,最大限度地减少扬尘污染。今年以来,全区已经应急苫盖裸露地面2.1平方公里,并向在建施工工地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32份,32处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对部分工地“裸露土地苫盖不到位”问题,严格立案并予以罚款等处罚。
另一方面,杏花岭区全市首创在辖区布点设置了25个降尘罐,平均每个街乡布设两个点位,以30天为一个检测周期,收集自然环境下各点位降尘量并进行检测。目前,全区大气降尘采样已完成两期,正在进行检测与分析,为降尘检测提供充足样本,为全面、深入、精准分析全区降尘量、降尘来源等提供科学依据。
该区还出台了《杏花岭区大气污染防治考核细则(试行)》,每周对12个街乡的6项污染物平均浓度进行排名,每月对各街乡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绝对值、环境污染案件报送情况及整改到位情况综合排名。对排名靠前的街乡进行表扬奖励,对排名靠后的则予以通报批评,对连续排名落后的进行约谈。
另外,杏花岭区交警大队、区交通局、区环保分局也采取联合行动,在高速路出口常设检查点,在城乡接合处不定点设卡,联合执法查处中重型柴油载货车、散装物料运输车抛洒及尾气排放超标等问题。日常工作中,执法部门持续加强渣土运输管理,对渣土场实施环保提标改造,并在夜间严查渣土车违规运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