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今日聚焦

双月攻坚 文明创城 创城志愿活动天天有、周周搞

来源:太原晚报 2019年05月25日 07:19

  越来越多的市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迎泽区开展创城志愿活动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创城参与者,为创城工作注入鲜活而多元的力量,形成了干群齐动手、共创文明城的良好氛围。

  干部群众一起干

  5月 18日午后,佩戴红袖标、身着红马甲、手拿小铁铲,90后社区干部乔元钦和他的同事,钻进柴市巷煤气公司宿舍,清理楼道杂物,铲除小广告,开展创城入户宣传……这是迎泽区连续第8 周组织全区干部,利用双休日义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3月 25日起至年底,迎泽区按照区直机关实有干部数量,每天统筹五分之一的力量,下沉到街镇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同时,倡导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利用双休日(每周不少于半天)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从区委、区政府领导,到刚入职的年轻社区工作者,迎泽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纷纷走进街巷、小区,参与清理烟头、垃圾、小广告,规范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等志愿活动,为居民群众营造整洁、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目前,迎泽区直机关联合社区集中组织双休日志愿服务活动共8 次,发动志愿者1.5万余人次。迎泽区出台了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双十条”文件,对全区干部职工的创城工作进行考量和监督,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大事小事一起抓

  在柳巷逛街的李女士,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上系着一个红色气球。看到气球上印有“爱省会、建太原、树形象。停车在线内,违反会处罚。”的字样,她才意识到自己没有按位停放,有人在用气球悄悄提醒她。“以后我一定停车入位,文明出行!”李女士羞愧地说。

  小小气球警示法,解决交通大难题。柳巷街道的志愿者说:“起初,我们一天能在柳巷路边给五十多辆非机动车系上气球,现在飘起来的气球越来越少了。”创城工作千头万绪,迎泽区坚持问题导向,用文明的理念把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针对群众关注的问题,迎泽区将主次干道“门前三包”升级为“门前五包”,施划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利用闲置空地建立临时停车场,开展“烟头革命”并设置烟头收集兑换点。一位环卫工人说:“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进来,我负责的兑换点开设一个多月来,已累计收集烟头10万多个。”

  面子里子一起要

  创建文明城市既要“洗脸”,更要“洗心”,不只争面子,还要有里子。

  桃南西里20号曾是人们眼中的“垃圾院”。如今,这个大院,俨然是一个百花园。

  大院西面原是一个1 米多高的黄土堆,上面堆满 了垃 圾,杂草 丛生。滨河东路第一社区向上级申请资金,先后投入70多万元用于清理垃圾、平整路面。热心住户梁东明不作旁观者,带头协助社区干部清除垃 圾,自掏 腰包 在院 里栽 上果树。受他的感召,居民们纷纷行动起来,粉刷楼道,装修门房,在院里安装 监控 ,绿化 小区 。不 仅如 此,以前 见了 面形 同路 人的 小区 居民们,现在 遇见 总会 嘘寒 问暖 ;以前遇到问题互相推诿,现在总有人主动担当,大院真正成为了“亲情园、和谐居”。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社区志愿者不能只当劳动者,还要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发动群众共同行动起来,讲文明,树新风,整座城市就会充满希望、充满力量。”滨河东路第一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李丽萍说。

  本报记者郝晓炜通讯员高雨春

(责编:杨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