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刘丽斌,太原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五项目部工程师、项目现场管理负责人,曾多次被评为太原市政集团“青年岗位能手”“先进工作者”,2015年获“太原市技术状元”荣誉称号,荣登太原市2018年10月“时代新人榜”。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上没有耀眼的光环,只是执着笃定地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在默默无闻中奉献自我,在平凡朴素中闪烁光芒,在无私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太原市政集团第五项目部工程师刘丽斌便是这样的人,他用一把塔尺精准丈量,用工匠精神建设品质城市。“筑城工匠”,托起了城市的荣光。
32岁的刘丽斌斯文、清秀,让人很难将其和市政工程这种辛苦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孰不知,他已经是一位从业10年的“老市政”了。刘丽斌不善言谈,请他讲讲自己的事迹,只知实干的他说自己只是做了一点极其平凡的工作,对获得“时代新人”这份荣誉深感意外与不安。回想起刚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刘丽斌不无感慨。
-定标人生 放飞梦想
2009年7月,刘丽斌从太原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进入太原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实习。心怀远大理想的他被现实打了一巴掌。那是一个炎炎夏日,他在同事的带领下来到了平榆高速公路项目部。骄阳似火的工地周边一片荒芜,项目部是一排石棉瓦顶的简易房子,走进去,一股热浪迎面扑来。面对现状他犹豫了,难道这就是自己要放飞梦想、实现价值的地方吗?深深的失落感顿时划过心头,他一度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
几天下来,看着同事们那一张张朴实而乐观的脸,衣服上沾满了混凝土的泥点,却怀着积极的心态,在艰苦的环境里修建了条条通衢大道,“在那一刻,我被深深感动了,同时也深深地爱上了太原市政集团这个大集体,立志做一名知识型、技术型的新时代市政人”。
在一个施工项目中,测量虽是个基础辅助工种,但却至关重要,不能有任何失误。雨污水的排放靠重力,应上游高、下游低,如果管道测量不准确,水就会倒灌;路面测量也是如此,如果数据不准确,两段路面合拢时就会高低不平。刘丽斌白天跟着师傅跑现场,钉木桩、爬土坡、下沟渠、支棱镜、立塔尺,苦活重活抢先干;晚上对着笔记本将白天所测点位坐标进行再次验算。早晨别人还没起床,他就拿着仪器在宿舍里一遍遍地进行模拟操作;下班后,又在单位院子里用水准仪、全站仪练习测量基本功。3个月的实习期过后,刘丽斌晒得黝黑,瘦了整整一圈,但却收获颇丰。他已熟练掌握测量的一系列技能,从测量仪器的调试、操作,到点位坐标的计算以及曲线段的接顺等都能独立完成。
业精于勤。在之后的工作中,刘丽斌凭着严谨细致、踏实肯干的作风,把每项工作都做成了精品,经他测量的工程点位从未出现过一次偏差。2015年,在市总工会组织的太原市第十届职工技能大赛中,他凭借计算准确、点位施测精准,在实际操作环节,以比第二名用时快5分钟的好成绩,从123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取得了测量放线冠军,被授予“太原市技术状元”光荣称号,这是对他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最好回报。
-献身市政 心系万家
如今,刘丽斌已从当年的测量员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项目工程师。从独立工作到带队克难,刘丽斌肩上的担子重了好多。几年来,他负责了旱西关街、三桥街、前北屯路、军民路、针织街等许多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建设。“旧城区改造最不易。三桥街、旱西关改造及建造微循环时,道路狭窄,地下管网复杂,居民多,人流量大,既要修路,还要保证居民的正常出行;路面开挖后,停水停电时间不能过长,必须抓紧时间,抢时间节点,经常白天晚上连轴转。”在旱西关施工时,他连续十几天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工地离家很近,但他却没时间回去。
市政管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共包括雨水、污水、自来水、煤气、热力、电力、联建、路灯八大管道,所有管道的铺设需要市政来协调、配合。一般施工流程为:测量,开挖;再测量,整平;打混凝土垫层,保证管道不下沉;放置管道,管道两侧用混凝土包封,抹好管口,保证不漏水,不变形;隔三四十米做一个检查井;回填。八大管道,谁家什么时候进场,是有讲究的,一家做完另一家再接着做,既不能早,更不能晚,以免影响工期。
“老城区带水作业最让人头疼了。”在城区改造时不能断水,必须保证附近居民正常的使用;污水管道也不能掐断,需要把污水从其他地方导走,才能进行施工。三桥街、旱西关这样的老城区自来水管道老化严重,经常发生突发状况。如果是小毛病他们便自行解决,但大问题会马上通知自来水公司配合。每到中午和晚上用水高峰时段,作为现场负责人,刘丽斌都揪着一颗心,“那段时间,脑子里的弦绷得特别紧,睡觉时经常梦到自来水管断了”。
一次,住在工地的他大半夜出去巡查,就着微弱的手电光,看到挖开的沟槽里灌注了好多水,他心中一紧:肯定是自来水管道破裂了!赶紧联系自来水公司前来抢修。
还有一次,中午工人们都下工地去吃饭了,做善后工作的他突然看到施工沟内有水冒出——自来水管道爆裂了!此时工地上空无一人,情急之下,他没脱衣服就跳进了下水井中,在水中摸索着把阀门关掉,避免了一场大的险情。上来之后,他浑身都湿透了,手表也浸了水。
2018年,刘丽斌所在的第五项目部施工任务重,两处工地同时开工,他肩负起军民路道路改造工程的整体施工管理工作。从前期的拆迁、附近居民的出行改道、指导测量队对现场放线,到开工后的现场施工,他事必躬亲,每一天的工作始于晨曦的机械轰隆声,直到夜幕降临依然坚守在一线工作,确保每一立方米的混凝土都严格按照规范浇筑。最终,军民路项目被打造成品牌工程,成为太原市交通网中最靓丽的一部分。
-不畏艰难 匠心筑城
市政工程大都在户外施工,对市政人来说,风吹日晒雨淋是家常便饭,受伤也是常有的事。
2012年,在平榆高速施工现场铺油时,他在前面测量放线,拉沥青的施工车掉头时不小心把定点用的钢丝绳挂断了,绷得很紧的钢丝绳一下子弹到了他的腿上,顿时血流如注,去医院包扎后养了半个月才好;2018年,现场排查时,一个井盖猛然翻了起来,重重打到了他的腿上,一阵剧痛让他直不起腰来;三桥街改造工地,打钢板桩做支护时,半吨重的钢板把同事砸倒在地……
施工时他和工人们吃住在一起,住的是薄薄的集装箱工棚,夏热冬冷,夏天即便开着空调也是大汗淋漓,冬天冷的时候室温只有零下十七八摄氏度;经常忙得不能准点吃饭,因为饮食不规律,很多同事都患上了胃病……
在现场的重要施工环节中,刘丽斌总是最后一个走,他说这是职责所在,亲眼看着这些节点做好自己会更安心。工地开工后,他每天早晨7时前准会到达现场,迅速而有条不紊地布置任务、安排工人;晚上下班就没了钟点,很少能在12时前回家,家里的事根本就照管不上。爱人生孩子那年,他正好在外地施工,每隔两个月才能回家两三天,女儿出生后只见过爸爸几面,每次回到家中,不到一岁的女儿看见他直认生,哭着躲在妈妈怀中,怎么也不肯让他抱……说到这些,刘丽斌的眼睛中泛起了泪花:“我能取得一些成绩,与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分不开。”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刘丽斌说,自己做的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必须要保证质量。如今,每当走在自己亲自主持或参与修建过的道路上,他心里满是自豪。目之所及,他都会用专业的眼光去审视:路面有没有下沉、开裂,质量怎么样。
作为一名80后,刘丽斌和许多市政人一起,干着许多人不愿意干的活,忍着许多人不愿意忍的脏,吃着许多人不愿意吃的苦,默默无闻地坚守奉献。靠着过硬的实力和超强的责任心,不畏艰难,换来的是一条条宽敞平坦的道路,赢得的是居民的称赞和社会各界的尊重。去年10月,刘丽斌获评太原市“时代新人”光荣称号。
“只要在新时代做到守本分、强本事、尽本职,哪怕微不足道,哪怕无人知晓,你就是自己的大英雄。”刘丽斌低沉的声音中充满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