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办年货,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一道"年味"。年关临近,年货市场走俏,年味渐浓,记者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喝、穿、用"等传统年货已经不再抓眼球,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等高科技"神器"颇受青睐,年货"潮"起来,成了今年春节的一个新变化。
智能年货受青睐
1月20日,在苏宁易购柳北店,“小家电年货节”的宣传标语十分醒目。
在二层智能家电展台,市民刘女士正在选购一款擦窗机器人。导购员手握一款A4纸大小的方形机器,在一面玻璃上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这个很简单,把安全吸盘吸附在窗户内侧,主机吸附在外窗,人在室内通过遥控器操控就可以了,充满电可以连续使用50分钟左右,安全省心又省力。”
刘女士家住29层,两个卧室都是地通顶的落地窗,上边够不到,外边不敢擦,擦玻璃工程大,加上她平日工作忙,每年也就到年根才马马虎虎擦一遍。
“前两年就听说市面上有了擦窗机器人,当时考虑到技术不一定成熟,怕高价买回来还擦不干净,所以观望了一两年。”刘女士一边继续挑选,一边回忆:“我小时候住的是平房,每年过年擦玻璃,湿抹布、干抹布、报纸,轮番上阵,一遍一遍地擦,手冻得通红,瞧瞧这社会发展多快!”
苏宁易购一名智能家电的导购员介绍,进入腊月,在过年“扫家”习俗带动下,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清扫类智能家用产品的销售量增幅明显,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记者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搜索也发现,这类智能产品频频跻身“年货节热销榜单”,通过翻阅产品的留言评论可看到,不少人专门为准备过年而购买,也有一部分人用作春节礼品。
解放双手表孝心
女青年小陈家在河北农村,3年前从山西财经大学毕业后,应聘到省城一家银行工作。晋冀两地虽相隔不远,但小陈是职场新人,工作繁忙,一年到头只有春节能回家。今年1月中旬,她人还没回去,就先给妈妈寄去了年货——牛肉、陈醋、红枣、小米等山西特产,还有网购的洗碗机。
“往年过年总是大包小包拎一堆东西回家,爸妈光是做饭就忙得不可开交,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劳动量。”小陈说,今年春节想让父母轻松一些,所以选了一台免安装、移动方便的台式自动洗碗机。小陈的父母在家中均排行老大,正月里兄弟姐妹来聚餐后,锅碗瓢盆总是在厨房堆成小山,往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收拾利落。“父母年纪大了,把碗碟交给洗碗机,这样他们就用不着弯着腰洗涮了。过年团聚嘛,尽可能让他们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多一点相聚的时间不容易!”小陈说。
转变观念过“好年”
57岁的老赵家住尖草坪区向阳店,年过半百,但消费观念却毫不落伍。
“咱这半辈子,该吃的苦都吃了,眼下儿女都成家了,也该享享福啦!”老赵把弄着4000多元钱新买的无线吸尘器,照着说明书鼓捣一阵后,轻装上阵,开始了大扫除。“咻咻咻”伴随着吸尘器的声音,床底下、书架上、犄角旮旯的灰尘被一“吸”而光。
“真别小瞧这‘黑科技’,效果还挺好!”老赵啧啧称赞:“以前扫家必备帽子和口罩,一鸡毛掸子扫过去,灰尘四处飞,捂不严实呛得慌!还得踩着板凳爬高摸低的。”只见他给吸尘器换了一根带长软管的刷头,踮起脚跟便把柜顶的灰尘扫干净了。
关于年货,老赵记忆里大多是糖瓜、猪肉、干果等。“年轻时物质匮乏,过年能吃上肉就幸福坏了!”后来,日子越过越好,一进腊月,他就开始忙着操办年货,市场集市逛上十来天,才能买齐需要的东西。“现如今,商场、超市过年期间都正常营业,吃喝不再愁了,年货选择不再局限于‘管饱’,而是这个年怎么过得好,过得有质量。”
说到这儿,老赵突然想起一件事儿:“我从网上买的电动晾衣架快送到了,风干、杀菌、消毒一条龙,是我家最‘潮’的一件年货!”他满怀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