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行业联盟、加强版权保护宣传……2021成都数博会上给出了“剧本杀”版权保护的“成都答案”。
“2020年中国‘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近120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150亿元,未来有望成长为千亿级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剧本杀’门店共有1000多家,稳居全国前列……”这段关于“剧本杀”市场情况的介绍播放于2021成都数博会上的“剧本杀”原创作品场景体验展中。
在成都这片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城市,“剧本杀”产业正快速发展。为了解决“剧本杀”行业中侵权盗版现象严重、内容质量等发展隐忧,更好地让“花”开出来,又能结出“果”,《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在2021成都数博会上找到了许多有关“剧本杀”版权保护的“成都答案”。
侵权盗版问题困扰行业久矣
据了解,目前成都“剧本杀”门店已超千家、在成都著名景点宽窄巷子还推出了基于景区实景的“剧本杀”游戏《宽窄十二市》,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记者在成都市内多个点位,通过点评网站总能够在不远处搜索发现“剧本杀”门店……成都,俨然成为“剧本杀”消费重镇。
毫无疑问,在2021成都数博会上,“剧本杀”也是热点。记者注意到,很多参展的是成都各个“剧本杀”门店的经营者或“剧本杀”作者,他们在通过各种渠道得知2021成都数博会上将有“剧本杀”展后赶来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版剧本的权益谁来保护”。
十袋玩家是一个成都本土的“剧本杀”原创团队和品牌,其创始人刘浩暄向记者介绍,十袋玩家发行的剧本售价一般为:盒装剧本400—600元,城市限定剧本1300—2200元,独家剧本3000—6000元。在刘浩暄看来,盗版行为的频发,对“剧本杀”发行和作者的收益造成了很大损失,直接影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叁千世界公关部总监林业博也在现场谈到了盗版的问题:“除了剧本的盗版侵权,现在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品牌店的盗版店,但对于版权保护,品牌、店家和创作者而言,当遭遇了侵权,却很难有效维权,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展台现场,一直忙于为各个店家进行版权问题解答的成都市互联网文化协会活动部负责人任志巧抽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表示,成都“剧本杀”市场正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强劲的市场需求,一方面是发展乱象束缚着发展脚步的矛盾。不管是作者、发行抑或是门店经营者,各方都迫切需要联盟之力以带来新的发展曙光。
建立联盟破解盗版难题
当我们在讨论联盟的时候,我们是在期望什么?答案是:合力。在行业发展中,面对乱象问题,唯有形成合力,方能破解难题。
在此次2021成都数博会上,由成都市委网信办、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市文广旅局、市广播电视台、成都传媒集团指导,成都市互联网文化协会、成都商报社等联合发起的成都市沉浸式文化娱乐联盟正式成立,联盟还发布了“剧本杀”作品版权保护计划。任志巧介绍:“早在一年前,协会就关注到了‘剧本杀’盗版问题,着手成立联盟,就是想通过相关的规范、公约,对‘剧本杀’行业进行健康引导,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形成聚合效应,以应对盗版。”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沉浸式文化娱乐联盟将通过与斑马数字版权服务平台合作,联手打造全国首个“剧本杀”线上版权服务平台,实现剧本从创作审核、确权存证、评估交易到监测维权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从“创意到交易”的全产业链闭环,充分保障联盟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此次联盟成立,第一批共有40家‘剧本杀’企业加入,都是在成都有较大影响力的门店、发行工作室。我们希望以首批加入联盟的盟友为起点,今后能够带动更多人加入联盟。”任志巧说道。
“成都率先成立‘剧本杀’联盟,对于行业而言,开了一个好头,相信会在版权保护方面,给予我们更多帮助。”林业博说。记者从现场发布的《成都市沉浸式文化娱乐行业规范》来看,该《规范》从剧本审核、印制发行、门店经营、行业监管、联盟服务等方面制定出了六大板块内容,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版权意识、完善经营机制、勇担行业责任、自觉接受监督等。
环球魔力沉浸式剧场创始人李咏告诉记者:“目前,成都的‘剧本杀’行业处于新兴成长期,存在很多行业乱象,现在建立起了行业联盟,能让加入联盟的企业面对侵权时有应对方法和底气,让我们这些真心热爱这个行业的人心里更加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