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信号设备是火车的“眼睛”,24小时不间断地指挥着列车运行。信号工是保障信号设备健康的“眼科医生”,负责对铁路信号设备进行检修维护与测试,确保钢铁长龙纵横千里安全运行。
在太原局集团公司太原电务段,有一位铁路信号的“木兰医生”杜岩,十余年来,她不辞辛苦,认真分析每一条曲线,维护信号设备良好运行,守护列车安全万无一失。2023年,太原局集团公司太原电务段太原车间业务主管杜岩因敬业奉献上榜“太原好人”。
精检细修 注重谨严
铁路信号工作就是每天与图纸配线打交道,看似简单的高铁信号设备维护,离不开设备检修人员日积月累的知识储备。
为了迅速发现和判断出设备隐患,杜岩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将现场设备性能、技术参数熟记于心,根据设备曲线等隐患表象,准确进行查找处理。
2020年6月,太原电务段太原南车间女子信号工区成立,杜岩担任首任工长,她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连续一周通宵达旦核对2万余根信号图纸配线,指出施工单位70多处问题隐患,并逐一盯对更正。
她所带领的女子信号工区,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责任与担当,守护着109组道岔、111架信号机、266个轨道区段的信号运行安全有序。
技术创新 勇于攀登
杜岩为自己制订了详细的专业学习计划,遇到业务的重点难点,她都认真地摘抄到笔记本上;遇到不懂的机械知识、电路原理,她有时与段技术骨干或厂家专业人员通电话就是一个多小时。
针对2023年汛期管辖区段的实际情况,杜岩将轨道设备的900多个正常数据利用7个夜间天窗一一测试并制作标签贴在关键设备处,使值班人员在明显位置第一时间进行精准比对数据、查找问题源头。
此外,为能快速准确查找故障隐患,杜岩还牵头组织研究制定了“一日设备检查流程图”“一日工作流程表”“一周管内设备隐患问题分析库”等实用管用的制度办法,实现检修工艺有创新、应对难题有举措,用心用情用力呵护着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多年反复查漏补缺的技能锻炼,练就了杜岩一双洞察隐患的“火眼金睛”,在她的带动下,她所在车间职工的思想逐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日益浓厚。
课题攻关 刻苦钻研
信号设备每一次状态变化,都会造成电压、电流、频率的变化。为确保信号设备状态良好,杜岩每天通过对466组繁琐的数据曲线来分析设备健康状态,并将分析结果运用于设备维护中。
在杜岩不断提升的高铁信号检修工艺中,共提出17项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议,由她牵头调研撰写的“减少道岔故障隐患”“提高设备运用质量”等2项班组QC课题、立项攻关成果,分别获得太原电务段QC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良好成绩;经过对比检修中遇到的疑点问题,她还组织工区技术骨干力量,编制“望、闻、听、测隐患查找法”,在电务系统得到大力推广、广泛运用。技术的不断创新,为高铁信号设备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杜岩挥洒青春汗水,发挥集体智慧力量,敬业奉献、辛勤耕耘,大力弘扬“负重争先、勇于超越”的铁路精神,默默守护着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