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文明太原 >> 德耀中华

“太原好人”陈腊英:义务服务矿工四十余年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张慧 2024年09月25日 10:25
内容提要:在古交市马兰镇利民社区,生活着一位74岁的老人陈腊英。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她不计代价,不图回报,默默地守护和帮助着身边的矿工,用善良和真诚谱写着世间最美丽的诗篇

  在古交市马兰镇利民社区,生活着一位74岁的老人陈腊英。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她不计代价,不图回报,默默地守护和帮助着身边的矿工,用善良和真诚谱写着世间最美丽的诗篇。陈腊英因助人为乐上榜“太原好人”。

  1983年,33岁的陈腊英跟随丈夫从湖南老家来到山西古交马兰矿建工程处,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一道,共同参加马兰矿的建设。

  建矿初期,环境艰苦,条件匮乏,许多矿工都是带饭去工地干活。出于对丈夫最纯朴的爱,陈腊英每天在家里做好饭菜送到工地上去,只为能让丈夫吃上热饭喝上热水。然而,在送饭之余,陈腊英发现许多矿工的工作服因干活被磨得破烂不堪。看到这一幕,她当即决定要免费为工人们缝衣钉扣。

  自掏腰包购买针线、纽扣,挑灯在夜里为矿工缝补衣裳,陈腊英不辞辛苦地缝补衣裳。而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下,找她缝补衣服的人也越来越多。面对前来的工友们,陈腊英总是笑脸相迎,一边接过衣服,一边让大家回屋里暖和暖和。此外,将每件衣服缝好之后,陈腊英还会用洗衣粉把旧衣裳洗得干干净净,再叠整齐送还给工友们。

  长年累月的付出让陈腊英一家的经济状况日渐紧张。陈腊英暗暗动脑筋、想办法,千方百计拓宽收入渠道。养猪、开饭店、卖米粉,陈腊英不喊苦不叫累,捡起啥干啥,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她把小日子越过越红火。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过了不久,陈腊英又把经营、做生意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继续贴补到为井下职工送温暖的工作中,除了缝补衣裳,逢年过节,她又增添了为工人包饺子、包包子、做蛋糕等服务内容。

  “上世纪90年代,那时的扣子一分钱一粒,我让儿子一次就买了200多块钱的扣子,没几年,就全部用在了为井下职工缝衣钉扣上。此外,每年送吃送喝,也得花上1000多元。”陈腊英说,作为一名矿工的家属,自己知道矿工的苦楚,只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他们。

  对于陈腊英的这些举动,很多人不理解,说她好出风头、显能耐,面对这些风言风语,她总是淡淡付之一笑,“只要自己做得对,做得有益于广大职工、有益于矿上的安全生产,随他们怎么说去。我该怎么做还得怎么做。”

  发鸡蛋一万多个,苹果一万个,粽子五千多个,发鞋垫两万多双,钉扣子近十万粒,缝补袜子七千多双、衣服六万件……就这样,陈腊英怀揣着一颗爱心走近矿工,40多年如一日,服务了矿工三代人。

  从陈妹妹到陈阿姨,从陈阿姨到陈奶奶,她始终不渝地以她特有的方式为矿区的安全生产默默地奉献着,让矿工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为矿区增添了安定、和谐,她把自己深深的爱意,浸润到每一个矿工心里面,赢得了广大职工的尊敬和爱戴。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