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市民陈女士午餐点了1份单人外卖,收到时才发现,这顿饭竟用了大大小小7个塑料餐盒,还包括好几个纸袋。吃完,这些包装全被扔进垃圾桶。陈女士调侃说:“饭是买包装赠送的。”记者采访发现,外卖过度包装的情况并不鲜见,本身也是一种浪费。有专家建议,餐饮商家应在饭菜口味、质量上下功夫,给包装“减负”,让外卖回归本真。
过度包装
29岁的陈女士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由于离家远,中午经常点外卖。当天,她要了1份主食和1份炒菜。半小时后餐送到,装了满满一袋子。她好奇,自己点的并不多,咋用了这么大的纸袋。
打开袋子,她惊呆了。里面摞着各种尺寸的一次性塑料餐盒。米饭、菜,用了2个餐盒,而赠送的咸菜、辣椒酱、醋,用了3个餐盒。另外,还有好几个塑料袋,装着餐巾纸以及勺子、筷子等餐具。
她用了几分钟,才拆开所有餐盒。挺简单的一顿饭,摆了满满一桌子。她翻看订单,这才发现,被额外收取了3元的打包费。她无奈地说,这些包装大多是很难降解的塑料盒,如果每个商家都如此浪费,那么积少成多,将会增加对环境的破坏。
鸡肋餐具
“不仅是包装,配送的餐具也是浪费。”说这话的,是家住涤纶厂小区的陈先生。他平时一个人住,经常点外卖。出于环保考虑,且家里啥也有,他下单结算时,都会选择页面上的“不需要餐具”选项。
然而,每次收到餐后,外卖袋中总有勺子、筷子等一次性餐具。这些小物件,留着没用,丢掉可惜,成了鸡肋。
有一次,他给商家打去电话,询问明明选择了“不要”,为何还会送餐具。对方表示,担心是顾客误操作,如果不送,很可能被投诉,干脆一律默认“需要”。听完解释,陈先生哭笑不得。
回归本真
和泽苑社区网格员阎玉秀在小区巡查时,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午时,有年轻人抱来一摞盒子,扔进垃圾桶。问对方多少人吃,得到的回答是“1个人”。她不禁感叹:“这么多包装!”8月25日,她趁着社区组织“反对浪费崇尚节约”宣传活动,在智诚天和园小区搞了一次小规模统计,咨询了13名居民,得到的答复均为:外卖包装该“瘦身”了。
26岁的杨女士常点外卖,她觉得商家提供适当的包装无可厚非,但凡事过犹不及,造成了浪费,也增加了成本。比如,8元的小糕点,要收3元打包费。20元的炸鸡,要4元的打包费。可见,这些多余的包装,最终还要消费者埋单。
有专家建议,商家应在不影响正常包装的情况下,将塑料制品替换为降解快、无污染的环保制品,食品的品质比花里胡哨的包装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