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文明太原 >> 全民阅读

“十大藏书家”张隽波 “老黄历”里看历史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于健 2023年12月31日 09:53
内容提要:历书,是书也是史,更是反映众生信仰、世间百态、人情冷暖的民俗史,它丰富了百姓生活,凝固了时间记忆,也让历史有了百姓视角和烟火温度

清嘉庆十年(1805年)历书。

张隽波

  历书自古就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民俗时间的活字典”。历书,是书也是史,更是反映众生信仰、世间百态、人情冷暖的民俗史,它丰富了百姓生活,凝固了时间记忆,也让历史有了百姓视角和烟火温度。

  在藏书家张隽波的“时间书屋”里,记者看到书架上摆放着一个个透明塑封袋,袋子里装着不同年代的历书,书架一尘不染,历书摆放整齐,这些“老黄历”被他精心打理、细心照料着。参加工作20多年来,张隽波利用业余时间收藏了明清至今的近5000本(种)不同版本历书,时间跨度450余年,个别年份历书数量多达80余本(种)。这些散落民间的历书犹如一颗颗珍珠,吸引着张隽波历尽千辛万苦去搜寻,其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酸甜苦辣。

  张隽波拿出一本晋绥革命根据地出版的《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农历》,封面插图是木刻版画,一位身穿白色上衣黑色裤子,脚蹬黑色圆口布鞋的壮年农民,扛犁牵牛,手持木鞭,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看到封面的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尘封的历史瞬间活跃在方寸间。张隽波介绍说,这本历书较为珍贵,书中除了介绍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面的科学知识,还有农谚、对联、应用文、政策法令等具体内容,深受根据地人民的喜爱。新中国成立后历书的内容、样式和编排方式,几乎都有这本历书的影子。

  说起收藏历书的初衷,张隽波说:“最初就是为了留存民间文化,后来发现历书背后的丰富内容,慢慢地对历书产生了浓厚兴趣。”意识到历书的价值后,张隽波开始钟情过时的“新秀”,每到书摊搜寻旧书时,都要翻看有没有“老黄历”,每到外地出差,古籍书店、旧书市场是必打卡之地。为便于研究,张隽波将历书按时间、地域、内容、形式等分成不同体系,并用塑料袋包装着,在包装袋的右上角贴上标签纸写上编号。

  张隽波费尽周折淘来的历书由于年代久远等原因大多破损严重,为了把历书更好地传承下去,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他自创出一套修补法,“一根牙签、一块湿巾、一对镇尺、几张宣纸”。先将书放在玻璃板上,用湿度适宜的湿巾小心擦拭干净,再用牙签一点一点将脏东西挑走或将折损处整平,然后用浆糊和宣纸粘好,并用镇尺压平放置一段时间,最后装袋编号。虽然工具和原料比较常见和简单,但修补历书却是件颇费工夫和精力的事。张隽波为修补好一本历书,经常关掉手机,推掉应酬“闭门谢客”,不把历书修补好,绝不罢休。

  “‘老黄历’是时间的忠实记录者,更是一部厚重的民俗史,从里到外都渗透着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方面的知识。”随着张隽波不断深入钻研,他连续发表了《新闻报道中的“时间”错误分析》《二十四节气歌形成时间及流变路径初探》《革命节日的百年流变、纪念与再造》等30多篇学术文章,张隽波用自己的努力让传统历书再次发光。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