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原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争先、争优、争一流的态度,着力在办公用房调剂、公物仓建设使用、日常服务保障、公共机构节能等方面下功夫,将“勤俭办一切事业”内化为管理常态,为推动全市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供坚实保障。
唤醒“沉睡”资产
让闲置资源变运转活水
“把闲置的办公家具和设备用起来,既高效又节约,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某重点工作专班对我市的保障服务给予积极评价。这得益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创新推行的“公物仓+房产”统筹资产盘活模式。
针对部分单位办公用房紧张与存量资产闲置并存、临时机构保障需求迫切等问题,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市直党政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的房产进行系统盘点,统筹利用闲置不动产约1.6万平方米,有效解决部分市直单位租房办公等问题,节约了可观的财政资金。同时,不断深化全国公物仓试点建设,对市直部门移交的闲置资产实行集中统管,先后为10余家临时机构提供精准物资保障,有效节省了财政支出。
“我们着力构建‘实体仓+虚拟仓’双轨模式,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闲置资产线上调剂、动态监管,让‘沉睡’资产变成效益资产。”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张富文介绍。下一步,公物仓将扩大资产来源范围,完善统一管理机制,持续释放集约效能,为城市发展夯实资产保障根基。
织密公务用车“一张网”
智联全城提升服务效能
“现在申请公务用车,在‘一张网’平台一键下单,车辆不到15分钟就能到位,效率提升非常明显。”市直某单位办公室主任对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带来的变化感受颇深。
曾经存在的用车审批繁、调度慢、监管难等问题,如今通过数字化改革实现了根本性转变。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紧扣“集约节约、提质增效”要求,将全市公务用车统一接入省级管理“一张网”平台,构建起覆盖编制管控、线上调度、费用核算、定位监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平台打破了过去‘各自为政’的用车模式,实现了车辆资源的统筹调度,既避免了浪费,也通过实时监控和精准核算堵住了管理漏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务会成员、市级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主任罗辉介绍。平台运行以来,车辆调度响应时间从原来的半小时以上压缩至15分钟以内,部门用车满意度保持在96%以上,运行经费同比下降7%。下一步,该局将深化信息管理,优化调度流程,加大新能源汽车配备力度,推动公务出行更加高效、绿色。
精打“小物业”算盘
行政办公区运行成本持续降低
过去,行政办公区的一些零星维修需要联系外部人员,存在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如今,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推动物业团队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将行政办公区20余项常见维修任务纳入日常服务范围。
今年以来,物业团队已独立完成超百次零星维修,涵盖灯具更换、水管修补等,维修响应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维修成本同比下降约20%。维修中坚持“变废为宝”,优先拆解利用合格的旧料,节约了新配件采购成本。同时,建立维修电子档案库,分析设备损耗规律,有效减少了“重复修、反复修”现象。
在食堂管理方面,严格落实“光盘行动”,在具备条件的行政办公区安装“智慧食堂”人脸识别系统,精准预测就餐人数,动态调整备餐量,从源头上减少了浪费,餐厨垃圾量明显减少,食品浪费率显著下降。
“‘过紧日子’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作为。通过精细化管理,我们把省下的钱用在推动事业发展的‘刀刃’上。”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服务保障科科长张瑞红表示,下一步,该局将进一步推动节约型办公区建设常态化、制度化,为机关高效运转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创新“能源托管”模式
公共机构节能降耗见实效
“办公楼年代久远,中央空调等设备老化,能耗浪费一度成为难题。”太原市血液中心的这一困境,如今通过能源费用托管服务模式得到了有效解决。
在该模式下,由专业能源服务公司投资更换改造老化低效设备并负责运维,血液中心按合同支付托管费用,合同期满后设备无偿移交血液中心,实现了长期互利共赢。
“选择能源费用托管模式,是看中其‘零前期投入、长期享收益’的优势,不仅减轻了财政压力,更通过专业化管理实现了能耗精准管控。”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科科长程建忠介绍。实施后,太原市血液中心电耗较托管前下降15.8%、水耗下降49.7%,在节约运营成本的同时,也为公共机构绿色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该案例已入选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典型示范案例”。
截至目前,全市公共机构创建节约型机关483家,建成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家、能效领跑单位1家,创建国家级、省级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8家,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迈出新步伐。
一系列务实举措表明,“过紧日子”不仅是厉行节约的硬性要求,更是提升治理效能、转变工作作风的生动实践。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全链条、多领域的精细化管理,不仅有效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更将节约下来的资源集中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该局将持续巩固现有成果,深化管理改革创新,推动勤俭节约成为全市党政机关的自觉行动和持久常态,努力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服务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