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晋中,外贸沃土热潮涌动。
中鼎物流园内,高耸的龙门吊正将一个个集装箱吊放到火车上;祁县玻璃车间里,匠人吹制的晶莹杯盏即将远赴80多个国家;太谷经济技术开发区,碳素自动化生产线马力全开,产品占据全球75%以上的铝用阴极市场份额……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晋中市进出口总额达44.4亿元,同比增长39.4%,增速跃居全省第一,其中进口21.8亿元同比激增119.3%,出口22.6亿元稳步增长3.1%,在复杂的国际经贸环境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晋中特色产业集群的硬核支撑。作为“中国玻璃器皿之都”,祁县60余户玻璃器皿生产企业与300余家配套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年产能达3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40亿元。在山西东玉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工人手握空心钢管转动吹气,玻璃溶液经精细加工蜕变为精致杯具,全自动生产线与人工吹制线并行,日产3万余只产品。“在政府支持下,我们连续参加法兰克福消费品展等国际展会,外销渠道不断拓宽,今年外贸订单同比增长30%。”公司负责人李佳奇指着刚打包完毕的出口货物介绍。
隔壁的红海玻璃文化艺术园里,上万件五彩玻璃器皿陈列展示,墙面的出口路线图清晰标注着中东、欧洲、中非等目的地,董事长李健生感慨:“产业集聚让我们抱团出海,而产品差异化和品牌共鸣,让晋中玻璃在国际市场站稳了脚跟。”
企业“出海”乘风破浪,离不开政策服务的坚实护航。今年以来,晋中市通过强化政策支撑、提升服务水平、简化通关流程等举措,持续扩大开放,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优化外贸营商环境,有效激发企业活力,深入开展“千企百展”拓市场增订单行动,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据统计,今年,晋中市商务部门已组织61家企业参加第137届、138届广交会,申请展位127个,涵盖10大展区,累计斩获订单1108万美元。此外,13户企业参加商务部进出口政策说明会,17户企业亮相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国际性会展,“一带一路”及RCEP市场订单占比达六成以上。“政府组织的展会让我们直接对接海外采购商,不仅拿到了订单,更摸清了市场需求。”山西卡耐夫管业股份有限公司参展负责人说。
针对企业出海的痛点难点,晋中精准施策送上“政策红包”。为降低出口风险,晋中市商务局为山西榆次远大线材制品有限公司等8户企业申请省级保费补助资金275.24万元,为中纲不锈钢管业科技山西有限公司等42户企业争取境外专利申请、产品认证等扶持资金671万元。同时建立外贸骨干企业包联机制,走访调研22户重点企业,制定《2025年晋中市外经贸工作要点》,推动外贸空白县全部清零。
此外,新业态新模式为外贸增长注入新动能。晋中引入大龙网跨境电商平台,支持37户企业通过“9710”模式出口,推动企业借助阿里巴巴国际站拓展海外业务。
“今年1至2月进出口增速就达到119.8%,前三季度再夺全省第一,这样的成绩是政企同心的结果。”晋中市商务局外贸外经科负责人李鑫表示,晋中市将继续聚焦扩大经济开放水平目标,抓好市场主体培育,着力优化服务保障,多元化拓展国际市场,促进外贸量稳质升,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