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技术遭盗用,创新成果被侵犯,专利权人该如何维权?11月24日,市知识产权纠纷调委会通过一起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的调解案例释法,为专利权人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维权路径。
山西一家机械有限公司成立十余年,专门从事分选机链条设计和制造。2022年,这家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一款分选机链条的实用新型专利,该项技术有效提升了浅槽分选机链条的耐磨度,并延长了链条使用寿命,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同年底,该专利获得授权,专利权至今有效。然而,去年3月,这家机械公司在一款重介质分选槽设备上发现自己的这项专利技术被盗用,由河北一家制造公司生产销售的分选机链条疑似侵权,专利权人遂提起了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诉讼。
考虑到双方均有调解意愿,市知识产权纠纷调委会介入诉前调解。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辅助解释。判断是否构成侵权的核心,在于将被控侵权产品技术特征与专利必要技术特征逐一比对,确认是否落入保护范围。于是,调解员首先检索涉案专利的法律状态,确定保护范围,并将涉嫌侵权产品进行技术设计特征分解,根据相关证据结合调查结果进一步对比后,初步确认核心技术高度吻合,基本上可以认定构成侵权。
接下来,调解员与涉嫌侵权的制造公司负责人取得联系,表明身份和来意,阐释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损害赔偿等法律后果及潜在风险。在证据面前,该公司认可存在参照仿制行为,并提出和解诉求。经过多轮沟通协调,两家公司达成和解,涉案制造公司立即停止生产、制造侵权链条,并向专利权方支付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此次调解高效解决了跨省知识产权纠纷,既守护了创新成果,又避免了企业陷入长期诉讼,提升了公司合规经营水平。


















